长城
书籍:中国军事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军事史辞典》第965页(372字)
①即“方城”。
②指战国时,秦、魏、赵、燕、齐、中山等国相继在形势险要的地方构筑的长城。秦统一后,于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将原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连成一线。
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俗称“万里长城”。以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在北边与游牧民族接境地带筑过长城。
明代,先后修筑长城达18次。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称为“边墙”。大同(今属山西)、宣化(今属河北)二镇之南,直隶(今河北)山西界上,并筑有内长城,称为“次边”。总长约6700公里,现存长城遗址即明代所筑。
居庸关一带,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沿长城一线,皆筑有烽火台。长城,一直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战略设施,每有战事,双方必争。
上一篇:集中优势兵力 各个歼灭敌人(二)
下一篇: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