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外关系史辞典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湖北人民出版社《中外关系史辞典》第441页(579字)

简称“工合”。

是国际友人、海外华侨为援助中国抗战而兴起的一支独特的经济组织。1937年11月,在上海的国际友人斯诺夫妇、路易·艾黎同中国爱国进步人士胡愈之、沙千里、章乃器、徐新文等发起组织中国“工合”设计委员会,起草了“工合”发展计划,提出了建立3万个工业合作社,使千百万人得到新生活,并使工业恢复到战前水平的目标;规定了“工合”要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服务的方针。1938年8月5日在汉口正式成立,由艾黎出任技术顾问,负责协会的组织工作。接着成立了由林伯渠、董必武、王世杰、邵力子、沈钧儒、黄炎培等人组成的理事会。

孔祥熙任理事长,宋美龄任名誉理事长。1939年底,全国各地“工合”发展到1200多个。为了争取海外的捐款和物资技术援助,筹集发展“工合”事业的基金,1939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工合”国际委员会,宋庆龄任名誉主席,英国主教何明华任主席。不久,在菲律宾成立了“工合”促进委员会;在纽约成立了美国援助中国“工合”委员会。以后,在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先后建立了援助中国“工合”的组织。

从1938年到1945年底,“工合”总共获得贷款、捐款约1.8亿元(法币)。

它在支持长期抗战,供应战时军需民用,建立巩固的国防经济和援助人民军队、发展边区经济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上一篇:五口通商 下一篇:中外关系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