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86页(1321字)
(释文〕 用庞大的军队作战,就要求速胜。旷日持久,会使军队疲惫、锐气挫伤;攻城不下,会使军队耗去所有力量;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的困难。胜:通“速”,这里指“贵速”。钝:汉简作“顿”,二字相通,指军队疲惫不堪。屈:折损,也指竭尽。暴师:即陈兵于野外。暴,同“曝”,晒太阳,这里指暴露。
〔例1〕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想发兵攻打匈奴。李斯劝阻说:“不可这样做。匈奴没有城郭,没有储藏物资钱粮的仓库,时常迁徙不定,如同鸟飞一样,很难制服它。军队轻装急进,深入敌境,粮食供应就会断绝;军队携带粮草行动,行进迟缓,就会坐失良机。夺取匈奴的土地,不足以为国家带来好处;俘获匈奴的民众,愚顽不可教诲,又无法设置官员进行管理;如果战胜他们之后,只能杀掉他们,这又不是为民父母的作为。用中原遭受损耗作代价,去向匈奴人肆意发泄,这绝不是正确的决策。”秦始皇不听从劝告,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进攻匈奴,夺取了大漠南部方圆千里的地方,与匈奴以黄河河套北部地区划界;继而调集全国大批成年男子修筑长城,戍守边塞,军队风餐露宿十多年,死者多得无法统计。为了保障边塞军民的生活开支,秦朝廷又使天下百姓急速地用车船运输粮草,从东陲、琅琊等沿海郡县起程,途中多次周转运到北河,一般情况下起运三十钟粮食,到达目的地仅存一石。因此,全国男子拼命耕作,收获还不够缴纳军粮,女子尽力纺织,织成的布帛还不够做军营帐篷,百姓倾家荡产,无法养活孤寡老弱,路上死去的人尸骨成片,秦王朝的统治从此岌岌可危了。
〔例2〕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曹魏,围攻陈仓。陈仓守将郝昭早有防备,因而拒绝诸葛亮的劝降。诸葛亮自以为有数万兵马,而郝昭的部众不过一千多人,又估计曹魏的援兵未必能很快赶来,于是下令攻打郝昭,架起云梯,出动冲车,进逼陈仓城池。郝昭以火箭迎射汉军的云梯,云梯燃烧起来,梯上的人都被烧死;又用绳子系上石磨,掷击汉军的冲车,冲车被砸毁。诸葛亮制造出百尺高的井栏,以向城内射箭,用土块填塞护城的壕沟,想直接攀登城墙。郝昭又在城内筑起另一道城墙。诸葛亮派兵挖地道,想从地道攻入城内,郝昭又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双方昼夜攻守,相持二十多天。诸葛亮缺乏粮饷,不得已引军退回。
〔例3〕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四月,满清多罗豫郡王多铎见清兵连年征战,造成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认为应该暂停战争,让人民休养生息,为满清统一中国奠定雄厚物质基础。于是他向清太宗皇太极建议说:“自古以来,凡是用兵打仗,都是因为不得已而为之。如果自恃自己力量强大,违背正义原则四处征伐,上天也不会保佑他。我分析观察天下形势,似乎应该暂停用兵为好。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到解决国内问题上,特别是要把发展农业作为当务之急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这样,老百姓才能丰衣足食,国家也才能有支持长期战争之需的雄厚物质基础。”多铎提出的使民力集中于农业生产这一富有战略远见的建议,深得皇太极赞赏,并立即付诸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