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01页(1363字)
(释文〕 熟识战争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者。 生民:即民众。司命:星名,在传统天文学中主死亡;这里借喻为命运的掌握者。主:主宰、支配。
〔例1〕 秦末,楚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攻入关中,就为关中王。诸将没有认为先入关是有利的,唯独项羽愿同刘邦西进入关。怀王的谋臣都说:“项羽为人,性情急躁而凶悍,又好使狡诈害人,他先前攻打襄城,城破后没留一个活口;他所经过各处,没有不残杀毁灭的。前陈涉和项梁都遭失败,不如变更方法,派遣一位宽厚长者,持仁义而西进,告谕秦地父兄以宽容爱民之道。秦地父兄苦于秦政很久了,如今真能得到一位宽厚长者,爱抚民众而不施加暴虐,是可以攻下秦地的。项羽是一个暴躁凶悍的人,无法担当此任,不可派他去。只有沛公(刘邦),胸怀宽厚长者的气度,可以信赖。”楚怀王听取这一意见,不许项羽西进,而派刘邦领兵进攻关中。
〔例2〕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正月,名将高骈奉诏出任西川(唐方镇名,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节度使,以抵御南诏军的入侵。高骈率军行至剑州(治所普安县,今四川剑阁县),南诏军已逼近成都。高骈便派人疾驰成都,命守军打开城门,放出百姓,使其各安其业。部将不解,认为南诏军已逼近成都,而我军离成都尚远,南诏兵临城下,成都便唾手可得。高骈解释说:“我在交趾曾破南诏二十万大军,南诏军此次若得悉我御西川的消息,必生恐惧之心,逃窜犹恐不及,怎么还敢再进犯成都?现在天气日渐转暖,数十万大军聚集在成都城内,生死共处,汗秽郁蒸,致使瘟疫流行,将无从处置。”二月中旬,信使来到成都,传达了高骈的命令,守军遂打开城门,纵民出城;将士亦弛城解甲。此时,南诏军已进至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得悉高骈已率大军逼近成都,成都已解甲空城,便畏战不前,遂遣使请和,引军而退。高骈抵达成都后,即派五千步骑对南诏军实施追袭,直至大渡河边,斩获甚众。然后命修复邛崃关、大渡河诸城栅等,加强了对南诏的防御。
〔例3〕 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原益州(治所在今四川成都市)知州程戡奉旨赴京,任参知政事,新任益州知州张方平尚未到任时,州事暂时委托给转运使高良夫。西南夷邛部川部族首领妄言蛮贼侬智高将由南诏(乌蛮六诏之一,居于今云南境内)率兵寇掠蜀地,一时间,益州地方谣言四起,人心惶惶。高良夫急忙集结兵力,屯驻边郡,又在民间征调弓箭手,调发百姓筑城,日夜不息。整个蜀地如临大敌,百姓惊扰。朝廷得悉蜀地情况,便诏命张方平迅速赴任,且允许其随机行事。张方平行前上书朝廷,分析时局说:“南诏距蜀地二千余里,道险不通,况且其间杂居着不同的部族,彼此没有役属关系,怎么可能举兵伙同侬智高为患呢?所以说侬智高欲来寇蜀的消息一定是盅惑人心的谣言,我当采取镇静之策,使百姓恢复正常的生活。”张方平赴任途中,遇到调往边郡的戍卒,当即下令其返还原籍。到达益州后,张方平对邛部川部族首领说:“敌人若来,我自有对策,妄言者斩!”接着,全部遣散所征调的戍卒,并罢筑城之役。时临正月十五上元节,张方平令城中张灯结彩,城门三日不闭,人心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