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08页(13632字)

(释文〕 指导战争的上策是以谋略制胜,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取胜,再次是使用武力手段取胜,最下策是攻城。 上兵:指导战争的上策。伐谋:以谋略迫使敌人屈服。伐,讨伐、攻打。伐交:通过外交途径迫使敌人屈服。交:交合、交往,这里指外交。伐兵:以武力战胜敌人。

〔例1〕 春秋时,郑庄公假托周王的诏命,纠合齐、鲁两国军队,去讨伐宋国。宋殇公惊惧不已,司孔父嘉献计说:“臣已派人去王室打听过,周王并没有伐宋的谕令。郑国假托王命,是欺君之举。然而,三国军队已经出动,骤罢不能,主公如果正面迎敌,不一定能取胜。当今之计,可以趁郑国暴师在外,后方空虚,用重礼贿赂卫国,使卫国联合蔡国,出兵袭击郑国都城。到那时,郑国军队回救不暇,哪还顾得上与我交战呢?一旦郑国军队撤走,齐、鲁两国军队也就不战自退。如果主公采纳这一计谋,臣愿意亲自领兵为蔡国做向导。”殇公以为言之有理,就派孔父嘉携重礼前往卫国。卫宣公接受宋国的要求,立即遣右宰丑领兵,联合蔡国,直逼郑都,在城外大肆掳掠一番。郑庄公听到国都告急,遂即安顿下齐、鲁两国军队,解除对宋国的围攻,回师救援都城。

〔例2〕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春,秦将孟明率军前来袭击毫无防备的郑国。郑国商人弦高正要到东周去做生意,恰好在洛阳北门外遇到秦军。当得知秦军的行动计划以后,弦高一面派人暗中用驿车赶回郑国都城报信,一面用四张熟皮、十二头来慰劳秦军将士。弦高见到孟明说:“我们国君听说贵军将要光临郑国,特意派我前来向你们表示慰问。我们郑国虽然不太富有,但见你们旅途劳顿,十分辛苦,很愿意为你们提供方便。如果你们要留驻,郑国可以负担日常所需;如果你们要出征,头天晚上我们可以代为巡夜。”郑穆公得知秦军将要入侵的消息,立即厉兵秣马,做好迎战准备。孟明得知郑国的情况后,连忙召集其他将领商议说:“郑国已经有了准备,我们很难捞到什么便宜。攻打不能取胜,包围没有援兵,我们还是班师回国吧!”于是引兵顺便消灭了滑国,继而撤回秦国

〔例3〕 春秋时,楚公子侧率军围困了宋国都城,宋国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楚军远离故土,给养不济,就在驻地附近开荒建房,造成长期驻扎的假象。宋人因此很害怕,以为楚国真的要长期围困宋都,必灭宋而后快了。宋将华元告诉众人说:“目前城中无粮,军心浮动,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让我悄悄出城,面见楚帅,或可有所作为。”于是,华元当夜越出城墙,潜入楚帅公子侧营帐,恰好公子侧醉酒,伏案酣睡。华元帮公子侧整好衣服,将他扶将起来,从酒中将他唤醒,向他陈述了城内无粮,人们易子而食,以人骨为柴烧的残状。然后严肃地说:“虽然如此,宋国上下仍是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与宋国共存亡。因此,想逼我们签订屈辱的城下之盟,是不可能的,贵军倘能退军三十里,宋国便愿意成为楚国的盟友。”说着拔出匕首,对着公子侧晃道:“如果贵军执意不给一个台阶,那我华元只好陪元帅一同赴死了。”公子侧被华元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目瞪口呆,只好答应签订盟约,撤围而归。

〔例4〕 战国时,楚国攻打韩国,韩国向东周征兵械和粮食。东周君十分恐慌,就召来苏代,并且把事情告诉他。苏代说:“你何必担心这件事呢?臣下不但能让韩国收回成命,还能替君王取得高都。”东周君说:“你如果真能做到这些,我愿意将国事都听从你。”苏代去见韩相国说:“楚国围攻贵国雍氏城,预定三个月的期限,现在已经五个月了,还不能攻下,这显示楚军疲弱了。而今相国您竟要向东周征兵械和粮食,这是告诉楚国:贵国已经支持不住了。”韩相国说:“对的!可是我派出的使者已经上路了。”苏代说:“那您何不把高都划给东周呢?”韩相国大怒,反问道:“我不向东周征兵械和粮食,已经很够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给东周呢?”苏代解释说:“把高都给东周,东周就会翻过来亲附贵国,楚国听到这事,一定会恼恨东周,不让东周的使臣与他们往来,这样一来,等于用一个破敝的高都,换得完整的东周,为什么不能给它呢?”韩相国信以为然,就把高都划给了东周。

〔例5〕 楚怀王在位时,派令尹昭阳带兵攻打齐国,齐威王非常忧虑。陈轸刚好替秦国出使到齐国,齐威王和他谈起这件事。陈轸说:“大王不必担心,请让我去教楚将退兵。”于是往楚军中去见昭阳,说:“我希望听听楚国的法令,打败敌军、杀死敌将的人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奖赏。”昭阳说:“给他做上柱国,封他上等爵位,让他执圭。”陈轸又问:“有比这个更尊贵的吗?”昭阳说:“令尹。”陈轸说:“现在你已经是令尹了,这是国家最高的官职。我请求打一个比方。有一个人送给他的舍人一杯酒,舍人相谓道:‘几个人一起喝,不能喝遍,请大家在地上画,先画好蛇的人,单独喝这杯酒。’过不久,一个人说:‘我的蛇画好了。’于是端起酒杯,又说:‘我能替蛇画脚。’等他画好了蛇脚,后画好的人就抢去了他手中的酒喝掉,并且说:‘蛇本来没有脚,现在你替它画脚,已经不是蛇了。’眼下你做楚国的令尹,领兵来攻打齐国,即使打胜了,官爵也不可能再高;倘若打败了,自己身亡而爵位也将被剥夺,在楚国又落得一个坏名声。这就好象画蛇添足一样。所以,你不如带兵离去,施德于齐国,这可说是持盈保泰的最好方法。”昭阳听罢,觉得有道理,就撤兵回国了。

〔例6〕 战国时,魏哀王出兵攻打卫国,卫嗣君颇为忧愁。魏大夫如耳见卫嗣君,说:“我愿意去终止魏军的进攻,除掉成陵君。”卫嗣君说:“先生果真能如此,我愿意世世代代拿卫国来侍奉您。”如耳就去见魏相成陵君,说:“现在卫国濒临灭亡,将西向请求臣事秦国。与其由秦国来解救卫国,不如由魏国来释放卫国,这样做卫国将无限地感激魏国。”成陵君表示赞同。如耳又去求见魏哀王,说:“臣曾经进见于卫君。卫国本是周室的分封,虽然只算小国,却有很多宝器。现在卫国濒临灭亡,却不肯献出宝器,是因为他们觉得攻打或放弃攻打卫国,都不决定于大王,所以即使把宝器献出来,也不会落到大王的手里。臣私下揣度着:凡是先说释放卫国的,一定是接受了卫国贿赂的人。”如耳走后不久,成陵君进见魏哀王,把如耳给他说的话陈述了一遍。魏哀王听了,遂下令停止魏军的进攻,同时免去成陵君的职位,一生不再任用他。

〔例7〕 战国后期,秦国向东周借路,准备讨伐韩国。周王很为难,答应借路会得罪韩国,不答应则会得罪秦国。这时,史厌向周王献计说:“陛下为什么不让人去对韩国说:‘秦国敢于翻山越岭,来讨伐韩国,是因为相信东周不会攻击他们。你们为什么不以给东周一些土地为代价,让东周出使楚国。秦楚二国不睦,秦国必然会怀疑东周。这样,秦国也就无法讨伐韩国了。’然后,再派使者到秦国对秦王说:‘韩国非要给东周一些土地,无非是想让周秦两国互相猜疑,所以我们不敢接受。’秦国必然没法说不让东周接受土地。这样就既领得韩国的土地,又使得秦国不得借道伐韩。”结果,秦国借路不成,就暂时没有出兵伐韩。

〔例8〕 战国末年,魏人范雎入仕秦国,向秦昭王进献吞并山东六国的方略。他首先批评秦国的经国方略说:“秦国地盘之大,士卒之多,民庶物丰,是山东六国不可比拟的。如若用来征服诸侯,就像驱韩卢犬以追瘸一样,不费吹灰之力。但秦国却幽闭函谷关内,迟迟不见行动。这就是大王的策略有不妥之处。”秦昭王愿听其详。范雎接着说:“大王若欲兼并天下,统一中国,应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韩、魏二国物产丰富,为天下枢纽。因此,一定要先得韩魏以为天下之中枢。为此,应先以大王神威影响楚、赵二国,楚、赵归心,齐燕必然畏惧。齐燕畏缩不前,要得到韩国与魏国,就如探囊取物一般。得韩魏再图他国,那就容易多了。”秦昭王听罢很高兴,于是以远交近攻为手段,连横破六国之合纵,其后三代秦王坚持这一方略,终于把山东六国各个击破,最后统一了中国。

〔例9〕 秦末战乱之际,武臣受张耳、陈余唆使,自立为赵王。在准备进攻燕国时,武臣被俘,燕军主将把他扣作人质,以要挟分得赵国一半土地,才放他回去。好几位赵国使者前去谈判,都被杀掉,弄得张耳、陈余实在没有办法。这时候有位随军的伙伕跟同班人说:“我去谈判,一定能让赵王和我一起回来。”同班人都笑他说:“我们派去十几个使臣都被杀掉,你有什么本事能和赵王一起回来呢?”这位伙伕终究还是去了燕军大营,在见到燕军主将后就说:“你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燕将说:“还不是想来要回赵王。”又问:“你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样的人呢?”回答:“他们都是贤人。”又问:“你知道他们要想怎么样?”回答:“想要回他们的赵王罢了。”这位伙伕大笑起来,接着说:“你还不知道他们要想怎么样。武臣、张耳、陈余驱策军队,不用兵革就能占领赵地几十座城池,他们都有野心,想南面称王,难道只是甘心做别人的卿相呀!君与臣的地位怎么能比呢?以往赵地大势刚定,所以不敢各自为王,以年龄大小为序,先立武臣,安定赵地民心。而今赵地已经安定下来,他们两人也想分赵地自立,只是还没有机会。现在你把赵王囚禁起来,他们两人外表上装着要回赵王,其实是想让燕国把赵王杀掉,那么他们就可以分赵地自立为王了。以原来赵国的实力,攻下燕国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何况他们联合起来,以讨伐杀王之罪为名,那么燕国就会很快被灭掉。”燕军主将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把赵王释放,这位伙伕也就驾车和赵王一起回去。

〔例10〕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有人上书朝廷,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陈平如何处置,陈平反问道:“那人上书告韩信谋反,有没有人知道?”刘邦回答:“没有。”又问:“韩信自己知道吗?”“不知道。”又问:“高帝的精兵和楚国比起来如何?”“不能超过。”又问:“陛下的将领带兵作战有能超过韩信的吗?”“不及他。”接着,陈平分析说:“现在陛下的兵士不如楚国精锐,将领用兵不及韩信,如果发兵攻伐,这是逼韩信作战,我私下为陛下感到不安。”刘邦忙问:“那么,此事该怎么办?”陈平答道:“古时天子有巡行天下,会合诸侯的礼仪。南方有云梦泽,陛下只装作出游云梦泽,而在陈州会合诸侯。陈州在楚地的西界,韩信听到天子因为愉快而出游,必定出城来迎接、进谒陛下。当他进谒时,陛下即可藉机拘捕他。这只是一名武士的事情。”刘邦听过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立刻派使者通告诸侯在陈州会合,宣称将南游云梦泽。随后,刘邦一行向南进发,快到陈州时,韩信果真郊迎于道。于是,依照事先安排,刘邦当即下令武士把韩信拘捕起来。

〔例11〕 东汉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袁绍为了夺取冀州,听取逢纪的计谋,写信给公孙瓒,邀他带兵来助,同时派荀谌前去游说冀州牧韩馥。荀谌对韩馥说:“公孙瓒乘胜南来,袁绍引军向东,我们真为您担忧啊!”韩馥非常惊恐地问:“如何是好?”荀谌当下问道:“袁绍宽仁容众,天下归附,将军您自料能与他相比吗?”答说:“不如。”“机智果断,英勇过人,您与袁绍相比谁强?”又答:“我不如他。”“累世积德,天下家家户户都受其恩惠,在这方面,您与袁绍相比谁强?”“还是不如。”荀谌这才劝道:“袁绍所据勃海虽是个郡,但土地辽阔,实际如同一州,将军您凭‘三不如’的势力而位在袁绍之上,袁绍是一代豪杰,必不甘心久居将军之下,况且公孙瓒率领的士兵锐不可挡,如果他们两军合力,兵临城下,冀州马上就会被消灭。袁绍是您的旧友,又是您的同盟者,不如把冀州让给袁绍,这样,公孙瓒既无力来争夺冀州,将军也能获得让贤的名声,可以安身如泰山,请将军不要再犹豫了。”韩馥生性怯弱,没有主见,遂即同意了荀谌的意见。袁绍依靠谋士的如簧巧舌,不废一兵一卒,就夺取了冀州。

〔例12〕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派夏侯渊、张辽领兵围攻昌豨,数月未能攻下,而军中粮草将尽,将领们商议撤兵。张辽对夏侯渊说:“这几天来,我每次巡视阵地,昌豨总把目光盯着我,他们射来的箭也比先前少一些。这说明昌豨心中犹豫,所以未尽全力作战。我准备引他出面交谈,或许能诱使他归降。”于是,张辽派人对昌豨说:“曹公有命令,让张辽传达给你。”昌豨果然出城与张辽会面。张辽向他盛赞曹操的雄才大略,并说曹操招纳四方豪杰,先归附的可受到重赏。昌豨当即答应投降。张辽就孤身一人,来到昌豨的家里,会见昌豨的家人。昌豨十分高兴,随张辽一起去拜见曹操,曹操又命昌豨返回原地。

〔例13〕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引兵攻打樊城,屡战曹军不克。这时,孙权为了进据公安、江陵两地,欲袭击关羽后方。他派人把这一企图告诉曹操,并且希望为之保密。曹操为此召集众臣商议,董昭进言道:“孙权袭击关羽后方,能解除樊城之围。按道理我们应该为他保密。但军事权变,在于合乎时宜,如今应该明里答应孙权,暗中把这个秘密泄露给关羽,关羽知道孙权袭击他的后方,如果撤军回防,则樊城之围立即可解。何况关羽与吴军交战,我们可从中渔利。假使我们保守秘密,孙权就轻易获得实利。”曹操当下让徐晃把孙权的来函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信,犹豫不决。不久,孙权袭击关羽后方,关羽闻讯急忙回军援救,曹军樊城之围顿时解除。

〔例14〕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军出征南中(今川南、云、贵一带),参军马谡送行数十里。诸葛亮说:“我们一起谋划这件事多年,今天能惠赠更好的策略吗?”马谡说:“南中依恃地形险要,路途遥远,叛乱不服已经很久了。即使我们今天将其击溃,明天他们还要反叛。目前您 正准备集中全国的力量,北伐曹魏,叛匪知道国家内部空虚,就会加紧反叛活动。要想把他们全部杀光,以灭绝后患,既不是仁厚者所为,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办到。用兵作战的原则,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望您能使南中叛众真心归服。”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在与叛乱首领孟获作战时,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心服投降。因此,蜀汉三路大军很快在滇池会合,南中四郡都被平定。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这一地区的夷族再没有反叛过。

〔例15〕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公元391年)四月,后秦将军苟曜拥兵一万,秘密同秦主苻登联络,要苻登伺机攻后秦,自己愿作内应。苻登便率军屯于马头原(确址待考。疑在今陕西西安市附近一带),威逼长安(今陕西西安)。五月,后秦主姚苌率军反击,被苻登打败,右将军吴忠也被秦军所杀。姚苌收集残众,一反自己慎于轻战的常轨,再次向秦军发起攻击。部将不解,问:“陛下慎于轻战,工于智取,而今不顾初战失利,再次向敌进攻,是什么道理呢?”姚苌胸有成竹地说:“苻登用兵迟缓,不辨虚实。今天轻兵直进,这一定是苟曜同他早有预谋。我如果不速战速决,便给了他们进一步密谋的机会,其阴谋很可能得逞。所以应迅速出击,不给他喘息的机会。于是,挥师进攻,大破苻登,苻登被迫退据郿城(今陕西眉县境)。十月,苻登又率军攻安定(今陕西子长县安定镇),姚苌率军迎战。出征前,姚苌对太子姚兴说:“苟曜听了我北上的消息后,肯定会来见你,他来后,你一定设法把他杀掉。”姚苌出征后,苟曜果然来到长安拜见姚兴,姚兴便依父命杀了苟曜。

〔例16〕 南朝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西魏将军杨忠率军攻安陆(今湖北安陆),梁司州刺史、大都督柳仲礼率部自襄阳驰援。消息传来,魏诸将耽心援军到来,安陆势强,难以攻拔,请求迅速攻城。杨忠向诸将解释说:“攻守异势,短时内难以攻拔,引日劳师,援军赶来,我便陷于表里受敌的被动境地。南人多习水军,不擅野战,我宜以长击短,选奇兵袭击援兵,出其不意,敌怠我奋,一举可克。打败柳仲礼,则安陆不仅自拔,诸城亦可传檄而定。”于是,简选精骑两千,衔枚夜进,于漴头城(今湖北安陆县西北)击败柳仲礼援军,并俘柳仲礼。安陆守将得知援军败北,孤城无援,被迫举城而降。军威所及,竟陵(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南)亦望风而降。

〔例17〕 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公元555年),梁秦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和县北)太守徐徽叛梁归齐,并乘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空虚之机,联络南豫州刺史任约,兴兵直趋建康,并攻占石头城(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负山面江,控扼江险,南临秦淮河口,形势险固),京城一片惊慌。留守京城的侯安都临乱不惊,从容处置。他下令偃旗闭门,示敌以弱,并传令:“有在城墙上探望敌情者斩!”北军见城内毫无动静,不明虚实,便于傍晚把军队撤回石头城。第二天拂晓,徐徽又率军来到城下,侯安都率甲士三万突然杀出城外,徐徽猝不及防,军阵溃乱,狼狈逃回石头城。此时,外出征战的梁车骑将军陈霸先携已归降的韦载回军建康。陈霸先采纳韦载的建议,派侯安都夜袭胡墅渡,烧齐运粮船千余艘;派仁威将军周铁断齐粮道,命韦载赴大航(今江苏南京市镇淮桥东,跨秦淮河上)。修筑侯景故垒,并派兵据守。双方相持两个月后,陈霸先率军出击,火烧齐军营栅,徐徽见难以取胜,便引军而退,投奔北齐去了。

〔例18〕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九月,吐蕃派使者赴长安请求和亲,武则天派郭元振回访。吐蕃论钦陵向郭元振表示,希望唐罢撤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戍兵,并要唐分出十姓突厥之地。郭元振问论钦陵:“四镇、十姓与吐蕃本非同族,你们却要求罢撤唐兵,难道你们想兼并他们吗?”论钦陵回答说:“吐蕃如果贪谋土地,欲为边患,必定东侵甘、凉地区,岂肯首先规划万里之外!”于是,又派使者随郭元振入朝复请。朝廷一时难以举断。郭元振上表认为,罢兵割地之事直关国家安危,宜审慎处置,决不可轻率举措。如果断然拒绝吐蕃的要求,则会造成巨大的边患。四镇之利远,甘、凉之害近,所以,不宜直接拒绝吐蕃的要求。最理想的方案就是设法缓解吐蕃要我罢兵割地的急切心理,并不使其绝了与我和亲的愿望。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郭元振认为,四镇、十姓是吐蕃觊觎的地方,而青海、吐谷浑亦是国家的战略要地,因此,可以这样答复吐蕃:“四镇、十姓之地本来即无用于中国,朝廷之所以派兵戍守,意在镇抚西域,分吐蕃之势,使你们不得专力东侵。如果你们确实没有东侵之志,就应该将吐谷浑诸部及青海故地归还给朝廷,同时,朝廷也将把西突厥五俟斤部归还吐蕃。”这样既可以暂且堵住论钦陵之口,又不致于使其与我彻底反目。理在我方,论钦陵难以全盘否定。郭元振进一步解释说,四镇、十姓归附朝廷已久,我们不顾他们的人心向背,就武断地将其割让给吐蕃,恐怕要伤害了西域诸部的心,这不是御抚四夷的好办法。另外,吐蕃百姓饱尝徭役征戍之苦,早就盼望着与朝廷和亲,只是论钦陵统兵专制,不欲归附。如果朝廷每年都派出和亲的使臣,而论钦陵概不应允,那么吐蕃百姓就会逐渐怨恨他,更加思慕朝廷。吐蕃上下猜阻,祸乱内兴,再想大举侵掠,就困难得多了。武则天对郭元振之议也深表赞同。

〔例19〕 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九月,唐叛将仆固怀恩再次引诱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等族数十万军队入寇。吐蕃十万大军进至奉天(治所在今陕西乾县),唐奉天守将浑瑊、白云光据城力战,先后歼敌五千余人。后来吐蕃在移兵途中,不断遭唐军截击,频频失利。十月,吐蕃军退至邠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遇回纥军,便与之合兵,再犯奉天,并进围泾阳(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唐大将郭子仪严令诸军闭垒不战。此时,仆固怀恩暴病死于鸣沙(今宁夏中卫县东),吐蕃、回纥闻讯,分营而居,相互设防。郭子仪得悉此情,欲分离敌军,便派出牙将李光瓒等至泾阳北原回纥营中,劝其联唐共击吐蕃。回纥将领药葛罗问:“郭今公(指郭子仪)还在军中吗?你在欺骗我。假若郭令公真在人世,能让我见他一面吗?”李光瓒还报郭子仪,郭子仪对众将说:“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以前,回纥曾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唐与回纥契约甚厚,不如挺身前往回纥营中,晓以利弊,可不战而退。”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侍从,郭子仪执意不肯。其子郭晞扣马而谏说:“回纥,虎狼矣;大人,国之元帅,为什么自赴虎口呢?”郭子仪回答说:“如果与之决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挺身而往,以至诚相感召,回纥或许悟而从唐,则四海之福!”说完,用马鞭拨开郭晞,率数骑直奔回纥军营。回纥大帅闻之大惊,执弓注矢立于阵前,郭子仪见状,从容不迫,免胄释甲,投枪而进。回纥诸酋长相顾道:“真是郭令公来了!”接着,纷纷下马参拜。郭子仪不卑不亢,陈说利害,并责其负约。药葛罗回答说:“仆固怀恩欺骗我们,说天可汗(唐代宗)已死,郭令公已捐躯,中国无主,所以我们才发兵而来。今见天可汗在上都(长安),郭令公仍统兵于此,仆固怀恩又为天所杀,我们怎么还会与令公以兵戎相见呢?”郭子仪循循善诱,说道:“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不顾舅甥之亲,吞噬我边郡,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计,这是天赐与回纥的良机。所以,你们不仅应该保全实力,与唐修好,而且还应该把握良机,破敌取富。”药葛罗说:“回纥为仆固怀恩所误,有负令公,今当为令公尽力,击吐蕃以谢罪过。”吐蕃军闻之大惊,当夜引军而遁。回纥纵军追击,郭子仪命部将白云光率精骑与之同行,追至灵台西原赤山岭(今甘肃泾川县东),歼敌万人。仆固怀恩的部将相继投降,叛乱平息。

〔例20〕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今北京市)举兵,发动“靖难之役”。他在肃清内奸,巩固北平后,开始向城郊发展力量,扩大地盘,通州(今北京市通县)、遵化、密云等地驻军将领纷纷归降。接着,朱棣率军八千经居庸关围攻怀来。怀来守将宋忠为了激励将士苦战,欺骗部属说:“你们的家属都在北平城中,全部被燕王杀害了。”朱棣为揭露宋忠的欺骗宣传,顺利夺取怀来城,下令召集宋忠部下在北平的家属,打着旗帜作先锋攻城。宋忠部下看到自己的父兄子弟安然无恙,皆纷纷唾骂宋忠。不多时,数万官兵在“宋都督欺我”的呼声中倒戈,归附朱棣,宋忠被俘获,怀来落入朱棣手中。

〔例21〕 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张献忠在遭受挫折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力量以利再起,诈降明军,接受招抚,趁机养精蓄锐,伺机再起。湖北巡抚余应桂断言“献忠必反”,建议“先发图之”,郧阳巡抚戴东旻甚至直接上书崇祯,进呈具体剿灭之计。所有这些,都被张献忠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和分歧挫败了。首先,张献忠利用敌人内部对农民军主抚和主剿两派的分歧,设法将这种分歧扩大加深为你死我活的对立和倾轧。他深悉明军统帅文灿是个善于自我吹嘘,色厉内荏的庸碌之辈,以炮制并大肆鼓吹抚局成功而取悦于崇祯,既然牛皮业已吹出,明知这场抚局是骗局,也要硬着头皮假戏真唱。而崇祯也在借抚局成功来标榜自己的圣明,对主剿派从心理上是抵触的。张献忠充分利用这一点,从主剿最力的余应桂下手。他设法截获了余应桂的信件,并以此为证,致书戴东旻并转熊文灿:“公等疑我”,言外之意是:既然怀疑我,我只好再操兵戈了。熊文灿得书大恐,立即上奏崇祯,斥责余应桂“流言挑构”,破坏抚局,使崇祯降罪余应桂,发配广西。尔后,张献忠采用类似办法,借明辅臣杨嗣昌之手罢黜了另一个主剿派头目戴东旻。就这样,张献忠利用敌人的矛盾,拔除了危及自身安全的隐患。其次,张献忠还派使者,持重贿前往北京,出入相府,遍见权贵,使他们对自己的受抚丝毫不加怀疑,明廷朝野内外,君臣上下沉湎于太平无事的气氛之中。张献忠以敌制敌,赢得了时间,经过一年的修整补充,农民军锐气大盛,遂于次年五月,利用江北大旱,饥民四散,人心沸动之机,重新举起了武装斗争的大旗。在离开谷城的时候,他还故意在壁上留书,说自己的行动是熊文灿促成的,并将以前接受过农民军贿赂的明官将姓名和取贿日期一一开列公布,以便继续加剧敌人的矛盾,以敌制敌。

〔例22〕 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正月,张献忠在川东北太平县玛瑙山被内阁大学士杨嗣昌指挥的明军左良玉、郑崇俭等部三面包围,败退四十里,全军仅以五百余人突围,损失惨重。张献忠且战且退,收集余部,避走兴安、平利山中。杨嗣昌穷追不舍,蹑踪而至,连营数百里,围困农民军。于是张献忠决定利用矛盾,制敌自存。他一方面挑动和激化杨嗣昌和左良玉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在显眼的地方大书“某日候战又不到”的字样,使本来就对左良玉消极作战,久不出击深怀不满,并曾写信责备过左良玉的杨嗣昌怨责益深。另一方面,张献忠派部将马元利携重资前往贿赂左良玉,并挑动说:“你受器重,是因为张献忠尚未灭亡,假如一旦张献忠被消灭,以杨嗣昌的专横猜疑,一定会回过头来吃掉你。”左良玉闻此言,为之心动,于是更加消极懈怠。正当明军将帅之间矛盾重重纠缠不清从而裹足不前时,张献忠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帮助下,趁敌不备,偃旗息鼓,由兴山、房县秘密快速地向西转移,巧妙地突出了重围。等到明军察觉时,张献忠已率部转入四川,突然出现在开县以东的巴雾山中。

〔例23〕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清廷在进剿郑成功失败后,以授靖海将军,镇守漳州、泉州、潮州、惠安四府为条件,派遣使者向郑成功招降。郑成功为了争取征粮扩军的时间,假意就如何招降一事与清廷进行谈判,并借机筹饷征粮,整修战船,扩充部队,训练士卒,乘隙攻占漳、泉所属各县,控制了闽南的大片土地和沿海岛屿,部队发展到十余万人,抗清的实力得到大大加强。

〔例24〕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七月,兆惠领清兵攻打大、小和卓木据守的叶尔羌城(即今新疆莎车县)不利,反被敌兵包围在叶尔羌河岸边三个多月。正当兆惠之兵食粮用尽,餐冰露宿,无有生还希望之时,富德、阿里衮率援军赶到。为了智退敌兵,富德和阿里衮命士兵大呼前进,并用皮鞭抽打驼马,使其足踏冰地,发出响亮的卡卡声。敌人不知来了多少援兵,惊骇溃遁,兆惠之军遂被解围。

〔例25〕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月,日军由朝鲜攻入辽东,沿线清军守志不坚,纷纷败退。为阻止日军进攻,聂士成奉命率部扼守摩天岭,阻断通往沈阳的大道,而派吕本元、孙显寅驻守岭前的连山关。十一月十一日,连山关失守,摩天岭形势更加危急。为夺敌志,聂士成实行了疑兵之计,在山林中多树旗帜,频鸣鼓角,布置伏兵,虚实并举,截杀分散小股之敌,致使日军始终不敢贸然攻岭。

〔例26〕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王尔琢率部队从广东到了湘粤边的仁化、乐昌一带。中共湘南特委和中共宜章县委接到通知后,一面派中共宜章县委书记胡世俭和胡少海等前往秘密联系,一面通知各地党员速到宜章城计议迎接部队入城,布置湘南暴动。朱德等根据宜章城只有反动民团四百余人驻守,力量薄弱,决定利用胡少海没有公开参加过本地农民活动,宜章县反动势力对他尚不怀疑这一有利条件,智取宜章,诱捕敌人。胡少海出身于宜章县一个大地主家庭,父兄都是豪绅,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地位。他因对现实不满,背叛了家庭,参加了革命,此时尚未暴露身份。1月22日,胡少海率领两连士兵,打着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第一四〇团的旗号,先期入城接洽。宜章县反动统治人物,从县长到豪绅,听说胡少爷率国军来驻防,预料他这次荣归定能造福桑梓,便远道出来殷勤欢迎。接着,朱德、陈毅率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县城,立即控制了全城。中共湘南特委胡世俭和中共宜章县高静山、杨子达、毛科文等十余人也杂在里面,随部队进城。部队进驻县城的当晚,国民党宜章县政府的官员和地主豪绅大摆筵席,为部队洗尘,朱德一面派人应酬酒宴,一面派部队悄悄包围了县政府、警察局、团防局。酒过半巡,参加宴会的中共干部按照预计计划,当众宣布自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宜章解放了,参加宴会的豪绅地主一个个束手被擒。与此同时,进攻警察局、团防局的部队,迅速、干净利落地缴了他们的枪械。这次战斗,共缴步枪三百五十余支,驳壳枪七支,俘敌三百余人。起义胜利后,部队正式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红色军旗,全体指战员撕掉了国民党的帽徽,脖子上系上了红带子,朱德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参加起义的一部分农民,组建了宜章农军。

〔例27〕 1928年8月,江西敌人以驻河口镇的第四十六军杨劲部一个团和第二十九师罗英团为主,在地方反动靖卫团、挨户团的配合下,向弋阳、横峰地区进行第二次围攻。敌人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但在红军和群众的不断袭扰下,被拖得精疲力竭。在此情况下,红军放出“攻打烈桥”的空气,实际上在伺机进攻横峰城。敌人听了信以为真,加强了对烈桥的守备,对横峰城放松了警备。9月23日晚,红五团从牌头杨家和周家坊出发,24日拂晓,袭占横峰城,毙敌数十人,缴枪十余支,打乱了敌人的围攻计划。朱培德怀疑杨劲部不稳,调回缴械。战后,红五团编两个连,约二百人。

〔例28〕 1928年12月,敌人以第十二师周志群旅为主力,向弋阳、横峰地区举行第三次围攻。时值严冬,敌人士兵衣着单薄,厌战动摇。红军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击虚,专打小股分散之敌的作战方法,连续取得冷水坑、浆坞、港口、烈桥等战斗的胜利。在袭击敌人的同时,红军发起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敌军。结果,周志群旅第十一连,在连长匡龙海的率领下,在德兴磨角桥起义,参加红军。随后,该旅第十二连,在副连长杨廷辉、排长龙志亮率领下,在弋阳程家桥起义,参加红军。另一个连敌军的士兵,包括连长颜文清在内,也偷偷地个别后向红军投降。战后,红五团扩大为三个连。

〔例29〕 1935年5月19日,红一方面军占领了泸沽,但面前的困难重重,前面迎头赶来的国民党军队正在日夜兼程,向大渡河急进,企图抢占大渡河北岸,阻止红军渡河。后面尾迫红军的几路国民党军队,也都进至金沙江一线,紧紧跟着不放。如果红军不能抢占大渡河,那就不能向东,只能向西进入人烟稀少的川康交界地区,困难和危险更大,此时,摆在红军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冲破大渡河天险。根据红军掌握的情况,从泸沽通往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越过小相岭,经越巂进到大树堡。大树堡在大渡河南岸,隔河相望即是富林渡口。四川军阀刘文辉的一个旅已经占领了该渡口,在河边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摆开了死守的架式。另一条路是小路,经冕宁通过彝族区到安顺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人经过反复研究比较,决定用小部队佯动攻富林,红军主力通过彝民区向安顺场前进。还决定由刘伯承任司令、聂荣臻任政委,抽调一军团的部队组成先遣队,先于红军大部队进入彝区,打开通路。5月20日上午,刘伯承决定:由红1军团参谋长左权率领五团一部和军团侦察连,经越巂向大树堡大张旗鼓地挺进,制造红军要从大树堡向富林渡河的假象,迷惑和吸引富林以及其他地方的敌人。刘伯承和聂荣臻则率领一师一团、军团工兵连和以肖华为首的工作团组成先遣队,过彝区,抢占安顺场渡口,为中央红军主力开辟道路。当日,左权率佯动部队,直指小相岭,一路上虚张声势,故意暴露目标,22日逼近大树堡,驻大树堡的敌一个营见红军来势迅猛,不战自退,渡河逃往对岸的富林。富林的敌人被红军的行动惊呆了,以为红军的主力到了,一封封急电飞向刘文辉,飞向蒋介石,要求火速派部队增援。在佯动部队行动的同时,刘伯承、聂荣臻率先遣队急速北上,于20日占领了冕宁城。5月22日,部队向彝民区进发,被成群结队的拿着大刀、土枪、长矛、棍棒的彝民挡住了去路。在工作团和部队耐心解释宣传后,彝民们渐渐对红军有了些了解。当地彝民首领小叶丹提出要求:如果红军真的把彝族看成是兄弟,刘伯承司令员就应当和小叶丹宣誓结为兄弟,只有这样才说明真心实意,刘伯承当即答应了小叶丹的要求,两人歃血为盟,结为兄弟。结盟仪式后,小叶丹等人被热烈地欢迎到了山下红军先遣队驻地大石桥村。大石桥的汉族群众听说小叶丹来了,很快把他们包围了。一部分过去曾受过彝民抢劫的人,要求红军处置小叶丹。刘伯承一方面命令部队把小叶丹等人保护起来,一面让工作团和部队到群众中去做工作。风波平静后,刘伯承看到民族之间的纠纷,不利于广大人民的利益,决定作一下团结的工作,于是又重新喝了一次血酒。参加的不仅有刘伯承和小叶丹,还增加了罗洪作和陈志喜。席间,刘伯承向他们反复说明了穷人之间不要你争我斗,要团结起来,对付国民党,这些话打动了他们的心。第二天,红军队伍出发时,小叶丹一直把刘伯承送到自己管辖区的边缘,还亲自选拔了几个彝民为向导,继续给红军带路。红军先头部队离开后,小叶丹按刘伯承的嘱托,将一些青年彝民组织起来,细心地护送红军的后续部队,他昼夜奔忙,往返在大桥镇和自己的村落之间。经过7天7夜,把红军全部安全地送出了彝民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