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无所往者,死地也;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44页(665字)

(释文〕 军队陷于走投无路的地区,叫做死地。在这种地区,我方要表示出必死的决心。

〔例1〕 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后金国主努尔哈赤统兵13万,号称20万,攻打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县),并越过宁远五里,横截宁远通往山海关的大路而安营扎寨,使宁远成为一座前不能出,后不可退的孤城。后金军包围宁远后,捉来汉人,令他们持书入城招降,并威胁说:“我领20万大军来攻,一定要占领宁远城,守城将官如能投降,一定给予高官厚禄。”宁远守将袁崇焕誓死不屈,和部将满桂、左辅、朱梅及祖大寿、何可刚等把城中百姓组织起来,共同参与守城战斗。袁崇焕还刺血为书,激励将士。城中军民见宁远陷于死战之地,而主将又决心抗敌,因而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决心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后金军连续两天向宁远发起猛攻,袁崇焕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带领城中军民同后金军展开殊死搏斗,使后金军遭到严重杀伤,被迫中止进攻,撤围而去。

〔例2〕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冬,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在川东白土关陷入敌人重围,形势万分危急。为了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张献忠慷慨陈词说:“我们自谷城突围以来,转战数千里,身经数十战,从没遭到一点挫折。现在到了这样严重的时刻,敌众我寡,敌锐我疲,如果不破釜沉舟,决一死战,则全为敌人俘虏。与其死于墨吏,还不如死于锋镝。”于是率起义军奋死血战,勇气百倍,很快把数万明军打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