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54页(2835字)
【生卒】:571~649
本名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青年时身体魁武,容貌端秀,刻苦读书,精通经史。但他不满足于死读书,曾对他亲近的人说:“男子大丈夫,应当以功名取富贵,不能甘做寻章摘句的书生。”他舅舅韩擒虎,每次和李靖谈论用兵之道的时候,都感慨万分,喟然长叹说:“现在可以在一起谈论孙子和吴子兵法的人,除了李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了。”李靖曾经仕隋为殿内直长,大业末年,为马邑(今山西朔县)丞,发觉时任太原太守兼晋阳宫监李渊有背叛隋朝廷的嫌疑,为向炀帝告变,乃自入囚车,令人传送江都(今江苏扬州)炀帝处,正遇到李渊、李世民大军攻下江都。李渊得知其情,非常恼火,当即命令推出正法,李靖面无愧色,大声说道:“公起兵为天下除暴乱,想成就大事,乃竟以私怨杀义士么?”李世民竭力为他讲情,终获释放,引置幕府,待若上宾,成为李氏王朝的重要军事统帅。
李靖随从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以功授开府。时梁宣帝肖詧的曾孙肖铣据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自称皇帝,大封文武官员,附近州县多降,兵力达40万,并企图进击巴蜀。唐高祖李渊诏令赵郡王李孝恭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东)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兼孝恭属下长史。武德四年(621年)秋,李靖劝孝恭速进兵江陵,时值江水泛滥,诸将皆提出非议,李靖力主进兵,指出:“用兵贵在神速,今我军初集,肖铣不备,乘江水暴涨,顺流东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定可一举擒获肖铣。”孝恭听从李靖的建议,奏请得准,即日东下,越荆门宜都,直抵夷陵(今宜昌市),肖铣部将文士弘驻清江,拥兵数万,由于毫无防备,被李靖舟师一鼓捣入,损失战舰300余艘,被杀、溺死者万余,仅文士弘率少部残军走脱,后被唐军追及,又大败之。靖军长驱直入,肖铣部下纷纷投降。肖铣知唐军猝至,调宿卫的精锐兵力,前来抵挡。孝恭与众将都主张趁肖铣大军未集立即交锋,李靖力言不可,他说:“肖铣为挽救他的失败,把精锐力量都用出来了,此锋不可挡。不如泊舟南岸,坚持不动,待其锐气已衰,或分兵归守,那时再出去奋击,才能达到目的。”孝恭不听靖言,自率精锐部队出击,肖铣也率精锐迎击,拼死力战,结果孝恭败回,方悔未听靖言。肖铣军取胜后,散驶江心,乱抢物资,军容散乱,李靖见此情景请求往攻。铣军正四散掠取,不意唐军杀来,慌忙逃命,靖纵兵追杀,杀敌无数,反败为胜,一直追到江陵城下,并占领了外城。时李靖把缴得的敌舰,弃掷江流,任其沿江而下。很多将领对此不理解,对他说:“所得敌舰,正好加以利用,为什么要抛弃呢?”李靖笑答:“诸位难道不知道,肖铣属地广大,我军深入敌之心脏,主城未破,如援军四集,我们就要表里受敌,进退两难。现在把敌舰弃掷江流,来援的军队必疑江陵已破,不敢轻进,拖延时日,那时我们就可以早拔此城了。”李靖下令围城,肖铣盼望援军不到,内外阻绝,只好下令投降,江陵不战而下。四处迟来的十几万援军,此时也只好纷纷归顺,各州县闻风款附,共得郡凡九十六,户六十余万,南方至此悉平。平定肖铣之战,充分显示出李靖的军事天才与指挥能力。李渊下诏劳勉,任命李靖为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
不久,杜伏威部下辅公祏据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反,自称宋帝,起兵侵海州,寇寿阳。唐高祖诏令李孝恭、李靖为正副统帅东征,李勣等七总管皆受其节度。辅公祏遣冯惠亮率水军3万、陈正通率步骑兵2万迎战,并以连锁断江道,筑城结垒,互为犄角。唐军诸将都认为“敌军重兵连栅,急切难攻,拖延日久,将不战疲老我军,应直捣丹阳,攻破辅公祏的老巢,则面前守军必然投降。”李孝恭有意采纳,唯独李靖持不同意见说:“辅公祏精兵虽多在此处,但手下健卒仍然不少,现在敌军的城栅尚攻不下来,何况丹阳古城呢。如果不能迅速攻下丹阳,面前的敌军必然要蹑我后尘,腹背受敌,实在危险。现在冯、陈二人并非不能决战,所以持重防守,目的欲老我军,乘懈来击。我们要出其不意,攻破其城,二贼灭,辅公祏就可以抓住了。”李孝恭接受李靖意见,先以老弱兵攻击贼垒,引贼出击,后以精兵结阵待敌。冯、陈二将果然率众出击,李靖亲率水陆大军并进奋战,杀伤敌万余人,乘胜进迫丹阳,吓得辅公祏胆战心惊,仓皇逃走,半路被擒,送回丹阳,立即处斩,传首长安。唐高祖得捷报大喜,说:“像李靖这样的将才,虽古代的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这些名将,也无以过此。”
武德八年(625年),突厥侵犯太原,诏以李靖为行军总管,率江淮兵万余拒敌。不久,李世民即位,授李靖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太宗方图进取,李靖自率精兵3000骑,便路兼程进击,突厥可汗颉利大惊,认为唐军“如不发倾国之兵,李靖不敢孤军至此”,因而十分害怕,李靖还派人离间可汗和他心腹人的关系,然后夜袭定襄(今山西定襄县),可汗只身逃回,遣使者向唐朝谢罪,请举国内附。唐太宗以李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同时派鸿胪卿唐俭等去突厥慰抚。李靖认为“诏使到,虏必自安”,机不可失,于是督兵疾进,突厥部众震溃,斩首万余,俘众十万,擒颉利可汗,自阴山至大漠(指我国西北部广大沙漠地区),皆归属唐朝了。唐太宗为此进封李靖为代国公,称赞他说:“汉代李陵以五千步卒降匈奴,其功劳尚写上竹帛;李靖以三千骑喋血虏廷,真是古来未有啊!”御史大夫肖瑀上本参奏李靖持军没有纪律,放纵士兵抢掠。太宗招他对证,李靖并不为自己辩护,只是顿首谢罪。太宗思索了一会说:“隋朝的大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不赏而诛;我不能那样行事,要赦公之罪,录公之功。”乃进李靖为左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从此,李世民了解到李靖为人的忠厚正直,立大功不事宣扬,有缺点不加文饰。
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唐部族名,治地在今青海省境内)入寇凉州(今甘肃武威县内)。时李靖64岁了,已向太宗“恳乞骸骨”,太宗下诏称赞他的美德,允许他闲职在家,可以三日一朝参与门下中书平章政事。由于吐谷浑入侵,太宗想起用李靖,李靖为了国家利益,不顾自己年纪已老,亲往请战。太宗大喜,任命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军向吐谷浑进发。时值冬季,吐谷浑部尽烧草原,退入腹地。唐军诸将都认为战马无饲草,不利于战。李靖认为吐谷浑内逃,正是战机,决计深入,昼夜行驶,直驱2000余里,大战数十场,杀伤敌众无算,可汗伏允奔逃无路,自缢而死,余众投降,举国皆平,李靖全胜回朝。太宗对他更加信赖,改封卫国公,进开府仪同三司。
后来,太宗又想伐辽东,召见李靖说:“公南平吴,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惟高丽未服,你有意再去伐辽吗?李靖慨然回答:“如果陛下不嫌我老而多病,我还可以前往。”
唐太宗悯其老,没有准许他去。贞观二十三年,李靖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