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102页(2263字)

(释文〕 指导战争的原则,使敌国完整地屈服为上策,用暴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屈服为上策,用暴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屈服为上策,用暴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屈服为上策,用暴力打垮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屈服为上策,用暴力打垮它就次一等。

全:保全,全胜。上:上策。破:击破、打垮。军旅卒伍:西周时期军队的编制单位,旧说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百人为卒,五人为伍。春秋以后,各诸侯国发展情况不同,军队编制也不完全一样。

〔例1〕 春秋时,晋国荀吴率军攻打鼓国(在今河北晋县),鼓国有人请求带领邑人叛变,荀吴没答应。

左右的随从说:“军队不必辛劳,就可以得到城邑,为什么不答应呢?”荀吴说:“如果有人带着我们的城邑叛变,是我们极其厌恶的;而别人带着城邑来叛变,我们为什么很喜欢呢?赏赐我们很讨厌的,对所喜欢的怎么办?如果不加赏赐,这就是失信,又用什么庇护民众?力量够用就进攻,否则就撤退,必须量力而行。我们不可以得到城邑而接近奸邪,那样做所丧失的更多。

”于是让鼓人杀死叛变的人而修缮守城设备。包围鼓国三个月,又有鼓人请求投降,荀吴召见他们说:“看你们的脸色还有饭吃,姑且去修缮你们的城邑。”一些军吏说:“获得城邑而不占领,辛劳民众而损坏兵器,拿什么去事奉国君?”荀吴说:“假若获得一个城邑,而教民众懈怠,那还不如保持一贯的谨慎。鼓人能事奉他们的国君,我也能事奉我们的国君。

遵循道义没有差错,喜欢厌恶都不过分,城邑可以获得而且民众知道道义的所在,肯拼命而不三心二意,不是更好些吗?”鼓人粮绝力尽,终于举国投降。荀吴没杀一个人,只带着鼓国国君回国了。

〔例2〕 东汉初年,赤眉部众因为饥荒撤出长安东归,经过宜阳(今河南洛宁东北)时,遇到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刘秀大军,因而惊慌不已,遂派刘恭去向刘秀乞降。刘秀命令所属各县准备食物供应赤眉部众,使十余万饥饿不堪的赤眉军得以饱腹。

第二天,刘秀在洛水岸边,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并对樊崇、徐宣等赤眉将领说:“你们后悔吗?如果心里不服,我将把你们送回营垒,让你们率领部众,重新拿起武器,我们鸣鼓列阵,一决胜负,我并不想强迫你们屈服。”徐宣等连忙叩头谢罪。

刘秀接着又说:“你们以前大为无道,所过之处,杀人放火,抢劫一空,毁人宗室,掘人坟墓。但还有三个善良的方面:一是你们攻城掠地,周游了大半个中国,而你们并没有遗弃从前的妻子;二是拥立的皇帝是汉室后裔;三是别的贼寇拥立君主,危急之时就杀他而降,以示自己的功劳与诚意,只有你们将刘盆子活着送给我。

”于是命令赤眉将领与妻子居住洛阳,赏赐每人房子一栋、田二顷。就这样,刘秀很快地降服了人多势强的赤眉军。

〔例3〕 东汉永元年间,日南反叛,朝廷商议征讨方略,群臣都主张派大将从荆、扬、兖、豫四州征兵四万,前往南方。只有李固提出了反对意见。

他认为日南路途遥远,征四州之兵前往,不仅费用太大,而且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抗,即使他们能顺利到达日南,也会疲惫不堪,无力作战。因而建议道:“不如派有勇有谋的将领前去,先把那里的百姓迁往交阯,待形势稳定后,让他们回归本地。再招募蛮夷,让他们自相攻击,我们则供给金银物资。

又诱降他们,如有人能斩得首领脑袋,就让他做官封侯。

”朝廷采纳了李固提出的方案,立即派祝良、张乔前往日南。两人到任后,治乱有方,很快就降服了蛮夷,岭南遂安。

〔例4〕 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公元467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率轻骑五万入宋境劫掠,军至无盐城(今山东东平县境内),慕容白曜欲意攻城,其部将认为,攻城器具尚不完备,不宜仓促行事。左司郦范却不附众议,说:“我轻军远袭,无盐守将必然认定我意在掠地,无暇攻城,所以戒备松懈。我若反常规而行之,弃地而攻城,必将一鼓而克。”慕容白曜依计行事,果然一举而下。

破城以后,慕容白曜欲将城内百姓分赏给部属做奴隶,郦范进言说:“齐,是形胜之地,经略此地应该高瞻远嘱,从长计议。而今我军刚入宋境,人心不服,连城相望,咸有拒守之志,如果不以德行怀柔百姓,是难以平服齐地的。

”慕容白曜采纳了郦范的建议,全城民众均予赦免。

〔例5〕 清崇德五年(公元1640年)四月,张存仁在祖大寿降清复叛,屯守锦州,清军攻击数年不克的情况下,向皇太极建议说:“我看今日形势,锦州势在必争。但是掠地得利易,围城见功难,希望皇上振奋军心,一定要与敌人相持下去。

只要我们截断敌人的侦察到来,禁止我军的逃亡入敌,长不过一年,短不过一月,就会有机可乘。

兵法上讲全城为上,意思在于注重得人得地,而不主张夺取空城。我军压境,敌必弃锦州保宁远(今辽宁兴城县),如果逼之再急,敌人就会弃宁远保山海关。

祖大寿跋扈畏罪,不会轻易离其巢穴。事情稍缓,其必考虑到长远利益,急则只顾家身。

祖大寿背恩失信,人人都以为他无颜再降圣上,但我深知祖大寿所依恃的是蒙古,而蒙古又多慕名归化我们,祖大寿必怀疑蒙古而加以防备。防备过严就会促使蒙古人产生思离之心,离则思变。希望皇上以屯耕为本务,率精锐削弱城守势力,招谕蒙古,派俘虏入城宣传我们的政策,这样敌人就会相率出降。这就是所谓的攻心之策,得人得地之术。

”皇太极依其言而行,果然再次招降了祖大寿,完整地夺取了锦州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