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兵之情主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420页(2984字)

(释文〕 用兵的原则,即贵在神速。

情:同“理”,指原则、一般方法。

〔例1〕 隋炀帝大业八年(612年)正月,隋炀帝下诏调发12路大军,计113万3千余人,其押运军械粮草者倍之,总集平壤,东征高丽。

每天出一军,相隔40里,连营渐进,40天全军方登上征途,首尾相继,鼓角相闻,旌旗绵亘近千余里,盛况空前。

出征前,隋炀帝训诫诸将道:“如今吊民伐罪,并非为了立功扬名。诸将或不识朕意,欲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一身之名以邀取勋赏,这决不是大举用兵所应遵循的法则。此次进军,共分为三道,若有所攻击,必令三道相知,不得轻军独进,招致败亡。

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隋炀帝的“有所攻击,必令三道相知”、“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等战争方略置战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于不顾,把战场将帅的主动权剥夺净尽,从而使东征之战完全陷入了被动境地,并招致了整个战争的失败。隋军渡过辽河之后,高丽辽东守军屡战不利,进而婴城固守。隋炀帝命令诸将发起攻击,同时又告诸将“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诸军合攻,辽东城危在旦夕,城中守军动辄请降,但诸将奉旨不敢定夺,只好奏闻待报。

圣旨下达,城中守御又得以完备,继续抗御隋军。如此反复,隋军战机尽失,日益被动,最后导致整个辽东战役的失败。

〔例2〕 明永乐八年(1401年)二月,朱棣率50万大军北征鞑靼。五月初到达胪朐河(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克鲁伦河)上游南岸,所经各地,均未见鞑靼军。于是又沿胪胸河南岸东进,俘获鞑靼散骑,得知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已西逃至兀古儿扎河(今蒙古共和国乌勒吉河),遂命部队乘夜渡河,以一部兵力筑城于河边,控制渡口,自率轻骑携20天粮秣急进。10余日后,到达兀古儿扎河,知本雅失里又已北逃,遂不作休整,昼夜急进,到斡难河(今蒙古共和国鄂嫩河)南岸,追及本雅失里,将其部队击败,本雅失里仅率七骑渡河北逃。

〔例3〕 明景泰元年(1450年)正月,大同总兵郭登率800余名骑兵巡视各卫,发现瓦刺骑兵数千名进犯到距自己不远的大同右卫(今山西右玉)附近的沙窝。部将认为敌我众寡悬殊,建议迅速撤退。

郭登却说:“此地已远离大同百余里,如果率军撤退,必为敌军发觉追袭,那样肯定失败无疑。只有乘敌人尚未发觉自己,出其不意地向敌人进攻,这才是歼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最佳措施。

”于是率军急进沙窝,突袭敌兵,大获全胜。

〔例4〕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戚继光率军进抵宁海西南的梁王铺时,闻知倭寇一部向明军腹心要地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县)进犯,遂乘夜急行军赶救台州。当得知倭寇已进至距台州仅数里之遥的花街时,便不顾部队饥疲,不作休整,立即向花街进袭,大败倭寇,毙敌近400人,俘获武器甚多,救出被俘男女5000余人。

〔例5〕 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陕西总督汪乔年受朝廷之命,率步骑3万余人出潼关东进,攻击李自成起义军。

当时,明军左良玉部已乘起义军围攻开封之机,率军10万袭占了起义军的粮秣基地临颍。李自成得知消息,遂解开封之围,回师进击左良玉。左军未作抵抗,即仓皇东撤,被起义军包围于郾城。

明军督师丁启睿、保定总督杨文岳及总兵大威等率兵自汝宁(今河南汝南县)来援,与起义军相持于郾城地区。

汪乔年率军进至洛阳后,与诸将商议,认为起义军锐气正盛,如果直趋郾城,难与争锋。襄城距郾城百余里,是起义军的后方基地,如果攻占襄城,李自成必回师自救,然后他与左良玉前后夹击,可一战而胜。于是,汪乔年遂留步兵和火器于洛阳,亲率骑兵万人,兼程前进,于二月十二日袭占襄城,次日兵分三路,进至襄城以东40里处,摆出解救郾城之势,声援左良玉。李自成得知襄城陷落,觉得郾城一时难以攻拔,汪军远来立足未稳,为解除腹背受敌的威胁,除留一部兵力监视郾城,以主力数十万于二月十二日夜奔袭襄城。

汪乔年没有料到李自成会这么快进行反击,一时措手不及,十三日不战自溃。总兵贺人、郑嘉栋、成虎率部逃跑,副将启廉战死。

左良玉不敢往援,汪乔年率残兵千余人退保襄城。起义军对襄城经过五天围攻,于二月十七日用火药爆破城墙,攻进城内,斩杀汪乔年,并乘胜连破陈州(今河南淮阳)、睢州(今河南睢县)、太康、宁陵、旧德(今河南商丘)等城,于四月第三次围攻开封。

〔例6〕 雍正二年(1724年)正月,清军在青海西宁东北的郭隆寺大败和硕特蒙古罗卜藏丹津之部,斩首6000级,只有罗卜藏丹津还控制着距西宁2000余里的柴达木城。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奏请朝廷调兵二万余,计划由西宁、松藩、甘州(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布隆吉河四路进攻。奋威将军、四川提督岳钟琪认为青海地域辽阔,罗卜藏丹津部众尚有不下十万,清军分路深入,易为罗部各个击破,建议乘春草未生,罗部军马瘦弱之际,以精兵五千、战马万匹,兼程进袭,攻其不备。雍正皇帝同意他的建议,并命他专任此事。二月,岳钟琪按计划出发,中途歼灭罗部侦察骑兵分队,并夜袭防守哈达河之兵,追击一昼夜,尽歼其众两千余人。清军蓐食衔枚,一夜行进160里,黎明抵达罗卜藏丹津营地,罗卜藏丹津尚未起床。

清军突然发起攻击,罗部军马皆未衔勒,仓促应战,大败溃逃。清军跟踪追击,日行300里,追至青海、西藏交界处的桑骆海,追及不上返回。

此次行动,清军俘虏罗卜藏丹津之母、弟、妹等亲属,斩首八万,降数万人,从出发到全部歼敌,用时仅仅15日。

〔例7〕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二月,朝廷命付恒率兵攻打缅甸。付恒鉴于以往征缅因避免瘴疫多在九月后进军,规律已为缅军掌握的情况,决心提前行动,以攻缅军不备。七月,付恒在所调各军多未到达的情况下,仅率满、汉兵9000人自云南腾冲出万刃关进入缅甸,边作战边会齐各路大军。

由于付恒此次行动超出常规,缅军防备不及,连遭败绩。缅王孟驳在军队伤亡惨重之下,于十一月遣使求和,双方罢兵。

〔例8〕 清咸丰六年(1856年),杨秀清为改变天京(今江苏南京市)与外界的交通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供应日趋困难的不利局面,决心从湖北、江西、安徽战场抽调部队,摧毁清军江南、江北大营。2月,秦日纲率太平军自天京东进,经连月激战,先解镇江之围,后破江北大营,6月中旬胜利返抵天京东北郊的燕子矶、观音门。

这时,从江西回援的石达开也率部抵达天京外围。清军江南大营陷于太平军的严重威胁之下。

秦日纲因所部连月征战,部队十分疲劳,本想入城休整,但杨秀清见江南大营“兵疲势孤”,严令各军继续进攻,等到攻破江南大营后,方准入城。陈玉成、李秀成等进京当面向杨秀清申述:江南大营久扎营坚,不能速攻。

杨秀清厉声说“不听命令者斩!”陈玉成、李秀成不敢再求,只好回部作进攻准备。6月18日,城外各路太平军奉命向江南大营发起进攻,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也出城助战。

经过4天战斗,终于摧毁了威胁天京达三年之久的江南大营,大大改善了天京的处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