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孙子兵法辞典

杜预

出处:按学科分类—军事 湖北人民出版社《孙子兵法辞典》第643页(1437字)

【生卒】:222~284

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吏世家。

早年“博学多通,明于兴废之道”。钟会伐蜀时,杜预任镇西长史。钟会谋反,随从僚佐大都遇害,唯杜预“以智获免”。

炎称帝后,杜预任河南尹,后改任秦州刺史,领东羌校尉轻车将军。

时鲜卑秃发树机能侵犯陇右,安西将军石鉴命杜预出兵进击。杜预认为树机能兵力强大,我军孤军征伐不利,宜先进行准备,而后进击,引起主将石鉴不满,受到诬告。后来果如杜预所料,石鉴出兵战败,朝中诸臣方才信服杜预“明于策略”。

匈奴帅刘猛举兵反叛,杜预受任度支尚书。他提出了“内以利国外以救边”的军政要策50余条,都被采纳施行,平息了边疆的反叛。

晋武帝司马炎有灭吴之志,时朝中诸臣以贾充、荀勖等为首竭力反对伐吴,唯有祜、张华、杜预赞同伐吴之举。

羊祜病重,推荐杜预接替自己,出镇襄阳,于是晋武帝任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到任,即整军备武,寻求战机。

西陵是吴国西面的门户,杜预亦深知西陵的重要,他趁西陵吴军不备之时,挑选精锐兵马突袭西陵,大破吴军。西陵守将张政耻于因无备而败,不愿将实情上报,杜预探知后,将俘获的兵众送还孙皓,以离间吴国君臣,孙皓果然撤换了张政。

杜预的离间计使吴国临战换将,造成“倾荡之势”。

杜预备战毕,请示伐吴日期,晋武帝告之明年。

杜预接连两次上表,反对拖延,在张华的帮助下,说服晋武帝起兵伐吴。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十一月,晋武帝令太尉贾充任大都督,统领20余万晋军,分为数路,沿长江一线,东起涂中(今安徽滁河流域),西至建平(今四川巫山),同时向绵延数千里的吴国边境推进。

太康元年(280年)正月,杜预统兵进抵吴国要地江陵。他分遣众将,授以方略,沿江西上,攻吴边城,以策应王浚。

旬日之间,晋军连克吴国多座城邑。二月,杜预命周旨等部将率奇兵800人,夜渡长江,攻袭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

周旨等按杜预所定之策,“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军都督孙歆十分惊慌,被周旨等生擒于乐乡城中。

杜预乘胜直取江陵。吴守将伍延假装请降,暗中列兵城上,杜预识破吴军诡计,一举攻克江陵。杜预声威大振,“沅、湘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缓”。杜预仗节称诏,安抚受降,迅速平定了江南广大地区。

晋军中传颂杜预用兵是“以计代战一当万”。时王浚所率水军自巴蜀顺流而下,火烧吴军横江铁锁,连克建平、丹阳、西陵等地,吴国长江上游的防线已全部崩溃。

晋军攻吴取得第一阶段胜利后,杜预在江陵主持召开各路将帅参加的军事会议,商讨第二阶段的作战方案。以晋军统帅贾充为首的部分将领主张停战,杜预在关键时刻果断地提出继续进军。

杜预致书王浚,指示他进军建业。在杜预的鼓励下,王浚挥师径取秣陵,吴军未战胆丧,望旗而降,吴国灭亡。

在灭吴之战中,杜预恰当地处理了上下之间,敌我之间,友军之间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战争的各个时期和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掌握全局的主要作用,是战争的实际指挥者。战后,杜预还为我国最早的军事编年史《左传》一书作了《春秋左传集解》,该《集解》流传至今。

上一篇:羊祜 下一篇:孙子兵法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