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刻本
书籍:文献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西教育出版社《文献学辞典》第86页(498字)
指元代刻印的图书。元初官刻书由*兴文署掌握,地方刻书则由书院领其事。全国书院有120个,故所刻书较多,刻本也很精良。元代雕版中心是杭州、建阳(今福建建瓯)、平水(今山西临汾)等地。其特点:(1)字体。早期多仿赵孟頫,天历以后,则貌似而神离,至正间刻本间有用行草书上版者。又元代中叶后,坊刻本多简体字,如“无”(无)、“处”(处)、“双”(双)、“隐”(隐)、“马”(马)等。(2)版式。元初接近宋本,行字疏朗;中期后,行格渐密,由左右双栏渐趋四周双栏。目录和文内篇名上常刻有鱼尾,版心多作黑口,双鱼尾(多作花鱼尾)。版心记字数或卷、页数、刻工姓名者,多用草书。(3)纸张。常用者是竹纸,建本多用黄麻纸,质地较粗糙,也有用文牍纸背面印的。(4)无讳字。这一点与宋版书显着不同。除刻本外,元代又发明创造了木活字本和套印本,在世界印刷史上也是重要纪录。
【参考文献】:
戴南海《元代版刻优劣述略》(古籍整理研究通讯,1984∶5);长泽规矩也撰、郑师许译《元朝私刻本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6卷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