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绝三通
书籍:中国丝绸之路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第35页(548字)
我国汉代自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东西交通后,汉与西域各地的交往与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对西域各地及匈奴施行压迫政策,引起西域各地及匈奴的反对,导致东西交通史上的第一次阻塞,是为“一绝”。东汉永平十六年(73),汉明帝派窦固、耿忠等率兵赶走河西匈奴,在哈密设置宜禾都尉,并设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等官员,在河西丝路要道“立屯田于膏腴之地,列邮亭于要害之路”,恢复了东西交通,是为“一通”。不久,又因西域部分首领在匈奴贵族怂恿下,杀害西域都护陈睦,而使西域重新陷入混乱,东西交通再次中断,是为“二绝”。后经过班超等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安定了西域,永元三年(91),汉朝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东西交通再次畅通,是为“二通”。汉安帝永初元年(107),汉朝内部一些大臣认为西域太远,又多有背叛,在西域设官屯田,费用太多,下令撤销西域都护。匈奴乘机南下,占据了西域,东西交通中断,此为“三绝”。元初六年(119),敦煌太守曹宗向朝廷请求发兵击匈奴,时班超之子班勇向当时执政的邓太后建议恢复与西域的联系,得到采纳,延光三年(124),朝廷任命班勇为西域长史,屯驻柳中(鲁克沁)。班勇组织军队赶走匈奴,使东西交通第三次恢复,此为“三通”。
上一篇:十二监军司
下一篇:中国丝绸之路辞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