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水浒传叙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39页(854字)

明着名思想家、文学评论家李贽撰,载明万历本李氏《焚书》卷三。李贽评点过百回本与百二十回本两种《水浒传》,此文为后者《批评忠义水浒全书》的序言。明陈继儒《国朝名公选》李贽小传:“坊间诸家文集,多假卓吾先生选集之名,下至传奇小说,无不称为卓吾批阅也。唯《坡仙集》及《水浒传》叙,属先生手笔,至于《水浒传》中细评,亦属后人所托者耳。”李序推崇《水浒传》,云:“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观之,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虽作何观乎?《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将通俗小说与圣贤着述相提并论,如此推崇为儒家正统文人所不齿的《水浒传》,其叛逆色彩是浓烈的。李序接着分析《水浒传》成书的社会原因云:“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驯致夷狄处上,中原处下,一时君相犹然处堂燕鹊,纳币称臣,甘心屈膝于犬已矣。施、罗二公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是故愤二帝之北狩,则称大破辽以泄其愤;愤南渡之苟安,则称灭方腊以泄其愤。敢问愤者谁乎?则前日啸聚水浒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传焉。”李氏关于元、宋、辽,以及方腊诸事之看法,自今日视之,固不足道也;然而,李氏所谓《水浒传》作者身在元、心在宋,虽生元日,实愤宋事的意见,还是有见地的。李氏《童心说》云:“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又谓童心即赤子之心或真心。以这样空泛、抽象的概念来对抗道学,是无力的,并且是唯心论的。然而,李氏于《童心说》中称《水浒传》即是出于童心的天下至文,又于此叙中把这种童心、真心具体阐释为“愤宋事”。这样,李氏的童心说与发愤着书说就具有了唯物论倾向。过去限于所掌握的资料不够完备,研究者曾误认为李贽《忠义水浒传叙》,是我国第一篇关于长篇通俗小说的专论,这当然有必要进行修正。但是,从李贽在中国思想史、文学批评史上的实际影响看,对这篇叙给予高度评价也是不为过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