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小说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66页(700字)

近代小说理论文章,初载《新世界小说社报》月刊第六七两期,公元1906年出刊,未署撰者姓名。此文借用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读法”的体裁,使用新的小说理论,分析、论证大量涌现于文坛的新小说的本质和特点,正面阐述其重大的社会价值,是一篇总结性的小说理论文章。文中有云:“泰西学术,有政治之哲学家,有格致之哲学家,有地理之哲学家,有历史之哲学家。而中国金圣叹氏,实小说之哲学家也,所评诸记,类例、读法数十则,善哉善哉!窃以为诸书或可无读法,小说不可无读法;小说或可无读法,新小说不可无读法。既已谓之新矣,不可不换新眼以阅之,不可不换新口以诵之,不可不换新脑筋以读之,新灵魂以游之。”将作者撰写此文之宗旨,几乎和盘托出。文章于新小说之本质与特点,做如下之阐述:新小说宜作史读,而其文词则艳于史,其事实则详于史;新小说宜作子读,文有奇而实正,理无幻而非真;新小说宜作志读,小说虽无通志之艰深,小说却有通志之博大,其文浅,其旨深,其词约,其义大;新小说宜作经读,经所以正人心,小说亦所以正人心,经所以明庸德,小说亦所以明庸德。作者将新小说与经、史、子、志并列,指出新小说也具有与经、史、子、志同样重大的社会作用,并且指出它还具有自身的长处与特点,为经、史、子、志各种书籍所不具备。这就是作者在文前所谓的新眼光、新脑筋、新灵魂。对于当时小说界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文章也做了分析、批评,最后竟大声疾呼:“吾将开小说学堂以教课,策其进步;吾将开小说科举以考试,定其出身!”表现了一种誓将“小说界革命”进行到底的态度,此文实为对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小说理论的继承与发挥,引人注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