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竹坡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82页(1250字)
【生卒】:1670—1698
【介绍】:
名道深,字自得,号竹坡。铜山(今徐州铜山)人。其父,字季超,号雪客,着有《同声集》。张能诗善文,与文学家侯朝宗、李笠翁有交往。张不屑仕进,却希望竹坡早就科第。竹坡在父亲影响下,培养了文学的兴趣,怀有追求功名的抱负。竹坡自幼聪慧,颇受父亲的钟爱。竹坡约在二十四岁时,曾到北京,与友人结社会诗,长章短句,赋成百余首,被誉为竹坡才子。竹坡在愁苦难以排遣之时,怀着抑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春,评点了《金瓶梅》。次年到金陵,第五次参加江南省的乡试,落第后,旅居扬州,结识了张潮等作家,并评点了《幽梦影》。康熙三十七年(1698),在永定河工地任职。工竣,到巨鹿,寓居客舍,一夕突病,呕血数升,于九月十五日而卒。张竹坡是清康熙初年一位重视通俗小说,热心评刻《金瓶梅》的小说评点家。他从《金瓶梅》形象体系出发,作全面研究,写下了十几万言的评论。首先,他肯定《金瓶梅》的写实成就,提出《金瓶梅》不是淫书的见解。在读法中说:“凡人谓《金瓶梅》是淫书者,想必伊只知看其淫处也。若我看此书,纯是一部史公文字。”“作者必遭史公之厄而着书。”他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泄愤的世情书,是一部《史记》。他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能把暴露封建社会政治黑暗,直斥时事的《金瓶梅》,提到和《史记》同等地位,肯定其写实价值,给予崇高评价,表现了一种大胆的叛逆精神。他也曾具体指出书中确有淫话秽语,表示有所不满。但认为从书的全局看,说淫话,“作者之深意”在罪西门,不能据此而视其为淫书。张竹坡还总结《金瓶梅》艺术成就,明确指出了《金瓶梅》的现实主义特征。他认为《金瓶梅》一书,“其各尽人情,莫不各得天道,即千古算来,天之祸淫善福,颠倒权奸处,确乎如此。读之,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似真有其事,不敢谓为操笔伸纸做出来的。”(读法六十三)认为《金瓶梅》能达到这种高度的真实性,作者是以生活事实为依据的。他又认为艺术真实是不同于生活事实的,反对把《金瓶梅》描写的世情当生活事实来看。他说:“作《金瓶梅》,若果必待色色历遍,才有此书,则《金瓶梅》又必做不成也。何则?即如诸淫妇偷汉,种种不同,若必待身亲历而后知之,将何以经历哉!”(同上)但是虽不必“色色历遍”,又必须“一心所通,实又真个现身一番,方说得一番”,要“真千百化身现各色人等”,“要于一个人心中,讨出一个人的情理,则一个人的传得矣。”张竹坡对艺术真实和人物塑造的见解,是具有一定进步性和科学性的。
他还总结了《金瓶梅》结构特点,指出:“《史记》有独传、合传,却是分开做的。《金瓶梅》却是一百回共成一传,而千百人合成一传,内却又断断续续,各人自有一传。”(读法三十四)
张竹坡继李贽、冯梦龙、金圣叹等之后,在小说批评史上做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