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相本(全相小说)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12页(1287字)

小说版本名称。全相本是整书每页都有插图的插图本。“相”意形貌,全相即是全像、全图之意。全相本小说全书每叶的文字占一部分约三分之二,故事绘图占一部分约三分之一。这种每叶插有与下栏故事相应的连续图画,很像现在的连环画。只是连环画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全相小说以文字为主,以图为辅,有所不同。明清时期小说中的“绘图”,与全相本的不同,不只是每书“绘图”数量较全相本的图画为少,而且“绘图”是另叶独立于文字之外的,全相本的插图却与文字结合成一整体,插图与文字同在一叶,上图下文,不可分割。全相本小说始于元,盛于明。现仍传世的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今福建建瓯)虞氏刻本的《新刊全相平话》5种,插图绘刻皆极精致,极有精神,可算得是全相本小说的代表作。《新刊全相平话》5种是:《武王伐纣书》,书题页大字双行:“全相武王伐纣平话”,行间有小字:“吕望兴周”。《秦并六国平话》,书题页大字双行:“全相秦并六国平话”,行间有小字:“秦始皇传”。《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书题页佚失。《前汉书续集》,书题页大字双行:“全相续前汉书平话”,行间小字:“吕后斩韩信”。《三国志》,书题页双行大字:“新全相三国志平话”,行间小字:“至治新刊”。建安虞氏当时所刊的这一套全相本小说,除此5种之外,必尚有若干种,惜已不得见。现存这5种,都是每叶有图,上图上文,连书名页也刻有图。这5种平话是“蝴蝶装”,版心仅有一竖线。与线装本不同,插图整叶相连,即两个半叶是一整图。线装本每叶折成前后两面(半叶)装订,中间还有版心,所以插图不能整叶连成一图。虞氏刊《全相平话》不分回,每图有标题,概括下栏文字的内容,也起到回目的作用(可见它比较分回的小说为早)。如《秦并六国平话》(《秦始皇传》)卷上正文第1图,题:“周平王下堂见诸侯”,记刻工“黄叔安刊”;第2图,题:“始皇出诏并六国”。《武王伐纣书》(吕望兴周)正文第1图,题:“汤王祝网”,记刻工“樵川吴俊甫刊”;第2图,题:“纣王梦玉女授玉带”。《三国志》(《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书名页的图刻的是刘关张三顾茅庐;正文第1图,题:“汉帝赏春”,记刻工:“古□吴俊甫刊”;第2图,题:“天差仲相作阴君”。都是第1图记刻工。后来装订的方法逐渐发展到线装,蝴蝶装被淘汰,这种通叶插图在插图本小说中不见了。只能印成半叶1图,或两个半叶拼成1图。但现代精装本画册,或骑式装订的图册画报中,仍可见到整叶(现代印刷称为二页,即相对的二页)通图的样式,现在变成是相对二页的通图了。明朝出版有多种全相本小说,如余氏双峰堂刊《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评林》,上评、中图、下文,较《全相平话》又增加了一栏。还有《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王庆忠义水浒全传》,郑振铎断定也是余氏双峰堂刻本,刻在万历间。上图下文。还有万历间书林刘永(或有人作求)茂刻朱鼎臣编辑《鼎锲全相唐三藏西游传》,上图下文。此本插图刻工不精。还有明万历书林杨氏清白堂刻朱星祚撰《新刻全像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上图下文。等等。上述这几种都是闽刻(福建刻本)。

上一篇:断版 下一篇:绣像绘图(绣像小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