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印本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125页(1897字)

版本名称。影印本是发明了摄影术,并和印刷术结合起来之后,才有的一种版本。凡按原样翻印图书(包括刻本、稿本、手抄本、拓本等)用照像制版印刷的,不论石印(摄影制版上石的习惯称作大石印)的,胶印的,玻璃版(珂罗版)印的,统称为影印本。影印本的特点是覆本与原本字迹笔划完全相同,不失本真。较影抄本、影刻本更能保留原来的面貌。有些罕见小说,稀有版本,为使其以原貌流传,现多采用影印的办法。如30年代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明刊本《金瓶梅词话》,商务印书馆影印元至治刊本《三国志平话》等即是如此。现在因为影印较排印有某些方便,成本亦不相上下,虽然并非为保存原本面貌,也有采用影印的。至于油印扫描上版,小胶版利用复印上版,都不利用照像技术,而且也远不如用照像制版印件清晰,但翻印之件即便质量较差,也是保持原样的,虽然习惯上不称其为影印本,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影印本。影印可按原书大小,也可放大(并可局部放大)或缩小。还可把原书书叶拼接。照像胶印、照像石印印数可以成千上万,但实际影印本印数,尤其是那种为版本印的影印本,印数都很有限,超过数千的不多。珂罗版印数不能超过400,一般印书不超过一二百部。罗振玉用坷罗版影印《大唐三藏取经话》,只印一百部。1955年文学古籍出版社用胶版重新影印此书,印了3100部。此书30年代商务印书馆曾出过排印本,黎烈文标点。印数不详。估计在三四千册左右。1954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排印本,印25100册。以上可以见到一书的影印本与排印本印制册数往往差别很大。

影印本的对象有两种读者:一是研究者(人数少),他们希望看到与原样(包括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影印本;一是一般读者(人数多),他们在内容完整与可读性上要求较高,对保留原貌一般的说不似研究者要求的苛刻。影印的书也是两类:一类是为保持原貌,要看原来版本的,如中华书局影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类是原书卷帙甚多,并不一定要看原来版本。这一类书本来可以排放翻印,但重新排印要校对数遍,难免出现误排漏校;又有繁体字问题,并非所有的印刷厂都备有繁体字模,改成简体字也很麻烦。不如影印省工省事。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翻印原进步书局的石印本《小说笔记大观》,即用影印的办法出版影印本。对象为一般读者,所以不讲究版本,《笔记小说大观》原书所选版本就不精。前一类印数较少,成本高,售价高于一般的排印本,也高于后一类影印本。出版社为了增加印数,降低成本,往往愿意对两类读者兼顾,实际是更迁就人数较多的一般读者,所以总是愿意使印出来的本子整齐美观,文字通顺,愿意对原本加工整理。

影印不论用石印或胶印或珂罗版印,在上版开印之前都要经过整理加工。大体言之,分前期整理和后期整理,毛病常常出在前期整理上。前期整理主要是修饰底本或底本的照像。底本是珍稀之本不能直接修饰,则可以用照像的复制件进行修饰,即间接修饰。据以影印的底本因年代久远,版面或有严重损坏、虫蚀、霉烂、墨污,有的字迹或漫漶不清,已难辨认,都可以直接修整或间接修整。也可以改补文字。也可以涂去不想印出来的地方,如日本刻本行间有训释符号,可用白粉涂抹遮盖,当然遮盖之后也就不能显而易见是日本刻本了。后期整理是上版打样后再经过必要的修饰(可以数次),主要是前期整理遗漏,或黑点溢墨仍未涂尽之处。经过前后两期整理修饰,印出来的影印本往往较原本洁净美观,使人喜欢。出版社常为适应一般读者,追求影印本的美观和便于阅读,主观以为多加修饰为好。但在修饰整理的过程中,或由于整理者对原来文字理解不同,或者别有主张,或者限于水平,或者出于粗心,致有误改妄增;或仅为整齐耐涂去批语,或为遮蔽来源而涂去藏章等等,以致在版本研究上失去依据,甚至造成误会,导致错误判断。就版本研究来说,希望完全照原貌影印,即便有残缺不清处,也以不加修饰为宜(有些版本上的缺陷,研究者自有能力可以判断)。越是保持原来的面貌才越有价值,就版本研究来说,景印就是为了要看原貌。北图原藏《金瓶梅词话》,1957年影印本因改动了一些圈点,有人以之与日本慈眼堂藏本比较,因圈点不同以致误为是两个不同版本,其实乃是同一版本,1933年影印北图藏本照原貌未加改动,便与慈眼堂本无别可证。此是由全无必要的修饰造成的误会。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的影印本修饰整理,学术界也有不同意见,以为应按原貌影印,以不作任何修改最为上策(见应必诚《关于石头记》己卯本和己卯本的影印》见《文学探讨撷英》上,1988)。

上一篇:书品 下一篇: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