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谈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429页(801字)

明代笔记小说,十五卷,王同轨撰。前有李维桢序、江盈科引,以及自叙。书成于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李氏序谓:“吾友王行父(同轨字)博学宏词,坎廪一第,而以赀为上林丞。需次都门,久不奏除。四方学士大夫慕行父名相过从,缔纻缟之交者日众。上下论议,日闻所未闻,行父手笔其可喜、可愕、可劝、可诫之事,累之若干卷而名之曰《耳谈》。”

书多记正德至万历百年间之逸事传闻奇诡幻怪之事。除一些史实名物考订外,写向往自由婚姻,赞扬女子奇才者有多篇。如《某孝廉》写某妇被丈夫逼做赚具,骗一孝廉的钱财。她却爱上了孝廉,透露了丈夫的阴谋,与之私奔。书中还有许多叙写世情炎凉,抨击吏治黑暗的内容。书中的一些公案故事也甚有社会认识意义,书中对佛道的虚妄害人也多有揭露。如《二谲僧》写一僧以骗术骗钱挥霍。另一僧见某农家肥,欲夺为己有。每日在秃头上抹盐水诱牛舐之,诈称牛是其父转世。骗得牛后,不仅杀食,还将剩肉团成丸,藏于竹杖内,以“坐关不食”继续行骗。这类故事表露了作者对嘉靖、万历皇帝崇奉佛老的不满,其讽刺可谓淋漓尽致。所记传闻逸事,也颇能勾勒出人物形神。如《戚大将军》写戚继光严格治军,其子作战失利后退,立即斩首示众。又记述了他惧内的琐事,展示了这位平倭英雄性格的多方面特征。还有一些属于笑话、吹牛之类的琐记,也有针砭现实的寓意。全书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的社会各侧面,许多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较之同时期的笔记有更强的文学性。其中的妖狐鬼魅多具人情,又迷离奇幻,可见我国文言小说用传奇法以志怪的演进。但内容芜杂,有一些荒诞不经、迷信轮回的记载,这也是明代笔记小说的通病。

有明万历丁酉刊刻本、万历世德堂新刻本,以及1977年台北伟文图书出版有限公司据明代五卷残本的排印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