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507页(1290字)

清代文言小说集,沈复撰。作者身世经历无考,仅从本书得知字三白,江苏苏州人,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生于书香之家,兄弟二人,复居其长。以堂伯父素存公早亡无后,遂出嗣,不过并未离开生身父母。卒年不详,仅由本书第四卷有“今年且四十有六矣”之语,可知至少活到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后。另据本书原为六卷,今缺卷五、卷六分别为“中山纪历”与“养生记道”,前者叙游历琉球群岛事,后者记养生修道事,均未在前四卷所叙46年生涯中涉及,当系以后的生活经历,故可断定他在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后应该还生活了相当一段时间。娶妻陈氏,名芸,字淑珍,年长10个月,为舅家之女。生女、子各一,子逢森18岁早逝。复一生也未入科场,19岁即从师习幕,一生以处幕、卖画乃至经商为生,备尝艰辛。本书应是他晚年追忆往昔种种悲欢忧乐之情而作的。卷一为“闺房记乐”,叙与陈氏结婚前后两相情好的详情。婚前他们两小无猜,彼此一往情深。十八岁成婚后至芸病逝的23年间,虽备尝因家庭失和而被逐出家门以及因屡次失幕而忍饥受冻、坎坷流离之苦,但“鸿案相庄二十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尤其陈氏以自学而识字能,婚后夫妇诗歌赓和,相偕遨游,极水相得之乐。卷二为“闲情记趣”,记叙其爱花成癖,喜剪盆树的情趣,表达有关园林布置、盆景、插花及写字作画的美学观点,以及日常生活中亲自动手制做的种种闲情逸致。卷三“坎坷记愁”叙因失父母欢心,屡被逐出家门,又因衣食无着,备经坎坷,遍尝世态冷暖,夫妇父子四散,家破人亡的种种苦情与愁怀。卷四为“浪游记快”。作者30余年间因作幕经商之便足迹遍及东南西北,且性喜漫游,又每“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故名胜所在贵乎心得”。本卷即记自15岁起始游吼山,继游杭州西湖,作幕后随幕主轮蹄征逐及经商广州所游历之经过及其感受。本书以第一人称口吻叙亲身所历所见所闻所感,娓娓而谈,令人感到十分亲切。又如愈平伯在作于1923年的《重刊浮生六记序》中所说:“作者是个习幕经商的人,不是什么斯文举子。偶然写几句诗文,也无所存心,……意兴所到,便濡毫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所以“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虽有雕琢一样的完美,却不见一点斧凿痕”;“此《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外竟似无物”。全书文词朴实,感情真挚,前人评为“幽芳凄艳,读之心醉”。故尽管残缺不全,但从清末首次付梓以来,大受欢迎,屡被翻印。计有独悟庵丛抄本、雁来红丛报本、说库本、申报馆丛书本、美化文学名着丛刊本、1923年北京朴社铅印俞平伯校点本、1927年上海光华书局铅印本、1929年上海大新书局铅印本、1933年北平华北书局铅印本、1933年上海启智书局铅印本、1935年上海大达图书供应社铅印本、1937年上海广益书局铅印本、1946年上海实用出版社铅印本、1948年上海西风社铅印汉英对照本、民国年间上海北华书社铅印本、民国年间光华书局铅印本,建国40年来则仅在198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据俞平伯校点本重印。

上一篇:鬼窟 下一篇: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