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仙外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大辞典》第738页(2540字)
清代历史演义小说。共100回。作者吕熊。竣稿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付梓于康熙五十年(1711)。
《女仙外史》问世以后,有过多种版本。现在看到的钓璜轩刻本,当就是康熙五十年的原刻本,北京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人民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均有馆藏,而以天津馆藏本为善。此刻本正文前有“江西南安郡守陈奕禧香泉序言”一,“江西学使杨颙念亭评论”七则,“古稀逸田叟吕熊文兆自叙”一,“广州府太守叶旉南田跋语”一,“古稀逸田叟吕熊文兆自跋”一,“江西廉使刘廷玑在园吊题”二十则,正文每回均有时人的回后评,颇有小说美学价值。其它版本尚有:光绪乙未(1895)上海积山书局石印本,光绪甲辰(1904)上海崇石书局石印本,宣统乙酉(1909)上海玉麟书局石印本(以上诸本实为姊妹本,编印体例均同刻本),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新文化书社铅排本(系删节本,整理者为沈松年。此本除删去原刻本中那些不健康描写,还将许多介绍人物出场和勾勒人物肖像的骈体文字也一并删去;书前增沈氏序一,保留陈序一,作者自序、自跋各一,叶跋一,作者自跋和叶跋均置卷后;杨评、刘评删去,各家回后评亦皆删去),民国十五年(1926)全记书庄铅印本(更名为《石头魂》),民国二十六年(1933)上海启新书局铅印本(以上两种版本实为上海新文化书社的重印本)。今本有1985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印杨钟贤点校本(系据钓璜轩刻本整理点校,除分段标点,还勘正了原刻中的许多讹错文字,删去了那些不健康的描写;保留了原刻本中所有的序、跋、吊题和评论,但均置卷后;回后评除个别不健康者予以删除外,亦一律保留;书前有“编辑前言一”,“校点说明”一)。
《女仙外史》取材于清初谷应泰等人所撰《明史纪事本末》中“燕王起兵”、“建文逊国”、“壬午殉难”、“平山东盗”诸卷以及其他有关史料和传闻,主要敷演“靖难之役”和山东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唐赛儿事,其创作主旨是“褒忠殛叛”,即褒扬歌颂忠于建文帝正统政权的“忠臣义士”、“烈媛贞姑”,诛伐讨殛以武力篡夺中央政权的燕王朱棣及其党羽。但小说并没有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来处理题材,结撰此书。“靖难之役”乃是明初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削藩与反削藩政治斗争的产物,它以建文逊国、燕王夺取中央政权并改元永乐为终结,前后历时不过四年,而小说把它拉长了二十多年。唐赛儿领导的山东农民起义则是当时阶级斗争的产物,它发生在永乐十八年(1420),前后历时不过数月即告失败,而小说却把它提前到建文四年(1402),即建文逊国、燕王称帝的那年,并把它一直延续到明成祖死去的永乐二十二年(1424)。小说为了把这两个不同时间、两种不同性质的历史事件拉在一起而敷演成书,便不得不“杂以神仙幻化之情,海市蜃楼之景”,说唐赛儿乃是月殿帝子嫦娥转世,燕王朱棣则是天狼星投胎,他们是带着先天的夙怨来到人间互为敌国的。另一方面,还不得不改变唐赛儿所领导的山东农民起义的性质,把本来是农民起义女领袖的唐赛儿写成反对燕王称帝、谋求建文复位的巾帼英雄,使她成为忠于建文帝正统政权的一派政治势力的最高权威。作者也有感于这样处理题材“有乖于正史”,故名之曰“外史”。
《女仙外史》前10回全为女主人公唐赛儿作传。其中第1回写月殿帝子嫦娥赴西王母蟠桃宴归来,遇见奉上帝敕旨将要下界做朱明王朝天子的天狼星向她求婚,她愤然亲赴紫虚阙下劾奏天狼星狎玷仙规,请求上帝按律处治。上帝谓天狼星帝福乃他自己所修,但他即帝位以后还有一大“劫数”,须由嫦娥下界掌生。嫦娥无奈,只得谨遵上帝敕旨随送生仙女下界。此回虽纯系作者所云“仙灵幻化之情”,却实为全书章本,如“龙门一脉,千支万派,皆肇于此”。第2回即写嫦娥降世,是为唐赛儿。此回以后直到第14回,便一步步把唐赛儿“异化”为仙。这13回多是虚构,但虚中亦略有所本,盖据《明史纪事本末·平山东盗》所记唐赛儿情事敷演而来。第15回至第18回,集中笔墨写“靖难之役”,此中虽多据史实,但实中有虚,不乏“小说家伎俩”。第19回和第20回分别前承第13回和第15回,写唐月君即仙化后的唐赛儿据卸石寨“起义勤王”,“尊贤创业”,小说中另一个主要人物——唐月君勤王之师的军师吕律正式出场。此2回是全书的关键所在,为唐月君由“兴王图霸”转变到“起义勤王”并为指示全书“褒忠殛叛”的创作主旨打下基础。第21回和第22回与前第18回相回应,多据有关史实和传闻,极写燕王朱棣“卒践帝祚”以后如何惨酷屠戮忠于建文帝正统政权的大臣方孝孺、铁铉、景清等,以及这些忠烈之士宁可惨死也不屈从“燕逆”的刚凛气节,并进一步为指示全书主旨张本。以后直到第98回,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具体地描写和展示唐月君在人神共佑的情况下,领导她的“臣民”反对燕王篡权、谋求建文复位的“斗争”历程。其中许多情节,诸如建都立阙、逐鹿中原、创制正刑、访求故主以及旧老遗臣纷纷束归等等,全系子虚乌有,空中楼阁,而全书大旨却正在于此。最后两回回环全书源流,是小说的结穴所在,写唐月君于朱棣死后功成升天,而忠于建文帝正统政权的“忠臣义士”、“烈媛贞姑”将永存天壤,千古不泯。
作者这样处理题材和结撰《女仙外史》,其实都是“障眼法”,其真实用意,在于借历史的题材来抒现实的兴亡之感,即借敷演明代初叶的故事寄寓作者的故国之思和民族沦亡之悲,并借以暗中褒扬歌颂明清之际抗清反清的民族志士,诛伐谴责那些“以夏变于夷”亦即叛明降清的民族败类。作者在自跋中说:“善善恶恶之么,千载以前,千载以后,或无不同,其于世道人心,亦微有关系存焉者。”与作者有30年旧交的清初着名文士、小说鉴赏家、评论家刘廷玑在其《在园杂志》卷二中说他:“先年所衍《女仙外史》百回……平生之学问心事,皆寄托于此。”乾隆朝《昆山新阳合志》卷二十五“人物·文苑”载,正浪迹东湖的吕熊,“寻以旧着《外史》触当时忌,乃归吴门。”这些,都可作为作者这样处理题材和结撰此书是意在抒发兴亡之感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