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疆历史词典

伊吾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历史词典》第208页(607字)

地名。①始称“伊吾卢”,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门户,今哈密一带。地肥饶,宜五谷、桑麻、葡萄。初属匈奴。后属西域都护,并开设屯田。东汉永平十六年(73),置宜禾都尉。元初六年(119),西域长史索班将千余人屯此地。永建六年(131),置伊吾司,领屯田事。西晋置宜禾县,属敦煌郡。隋大业六年(610),薛世雄筑伊吾新城,设伊吾郡。唐贞观四年(630),置西伊州。六年更名伊州,辖伊吾、柔远、纳职三县。景四年(710)置伊吾军。天宝元年(742),改为伊吾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伊州。后为吐蕃占领。大中五年(851),为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所收复。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王延德使西域时,其地仍称伊州,属西州回鹘。元太祖时,并其地于畏兀儿,封亦都护。至元十二年(1275),亦都护曾孙火赤哈儿的斤屯其地,始称哈密,或称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元末,分哈密地以威武王纳忽里镇之。明或称哈密、哈梅里。永乐四年(1406),设哈密卫。清同治(1862-1874)中,置哈密厅。参见“哈密”条。②今县名。位于天山最东段喀尔里克山北坡,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为邻,西接巴里坤县,南连哈密。古为伊吾卢之地,唐为伊州下属三县之一。清属哈密。民国年间,析吐葫芦、前山、下马崖、盐池、苇子峡、淖毛湖六区置伊吾设治局。十九年(1930)升格为县。先后隶迪化府、哈密行政区。今属哈密专区。

上一篇:任雅相 下一篇:伊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