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河北人民出版社《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第216页(1515字)

【生卒】:541—604

【介绍】:

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高门士族杨氏之后。自北魏初,杨氏世居武川镇(今内蒙古武川西)。父杨忠,随北魏孝武帝西迁关中,为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仕周至柱国大将军、大司空,封隋国公。他十四岁任职京兆功曹,以后历任散骑常侍,右、左小宫伯,隋州刺史,定州总管等职,袭封隋国公。北周宣帝即位,因女为皇后,拜上柱国、大司,迁大后丞、大前疑。大象二年(580)五月,宣帝死,年方八岁的静帝即位,他入宫“辅政”,任左大丞相、都督内外诸军事,窃取了军政大权。于是,废除北周末年的苛法,收揽民心;平定起兵反叛的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同时囚禁、屠杀北周诸王,为称帝扫清了道路。大定元年(581)二月,受禅即位,国号隋,改元开皇。接着,进行一系列重大变革。首先废除北周六官之制,建立省、台、寺、卫体制,其中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尚书省下六部,为最高行政决策机构,合称三省六部。九月,重铸五铢钱,禁断古钱与私铸,自此钱币统一,流通便利。十一月,颁布新律法,废除枭、轘及鞭刑等。后又除死罪八十一条及徒杖千余多,留律五百条,是称《开皇律》,为后世奉为典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皇二年(582)六月,以旧长安城狭隘卑湿残破,令于首山创建新都大兴城。同年颁布均田令与租调令。三年,迁都大兴城;下令成丁年龄由十八岁推迟至二十一岁,户调由一匹(四丈)减为二丈,服役由一个月减为二十日。后又规定年满五十可免役收庸。又鉴于典籍屡经丧乱散失严重,令重价购求天下遗书,并集工书之士补续残缺,图书渐至大备。十一月,废除诸郡,以州统县,改变过去民少官多的状况;同时将州县长官自辟佐史的权力收归吏部,加强中央集权。四年九月,令公私文书必须朴实无华,克服六朝以来文尚浮艳不切实务的积弊,促进了文风的转变。五年三月,以贫富为差征粟设置义仓,用备灾荒。当时户口、租调多有不实,遂实施“大索貌阅”与“输籍定样”,抑制了官吏作弊与豪强欺隐,大大增加了国家控制的户口与赋税。突厥在隋军的进攻下分裂为东、西两部,势力渐弱,七月,东突厥上表称臣,次年颁用隋历。自五年至七年,曾三次修筑长城,加强西北边防,同时积极准备南下统一全国。八年底发兵八路伐陈,九年正月,渡过长江,攻陷陈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俘后主陈叔宝,遂灭陈,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割据状态,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十年五月,改革军制,令兵士落籍州县,与农民一样受田生产,但仍由军府统领,以备征召。十一月,平定江南分裂势力的叛乱,维护了统一。十二年,发使均田。当时狭乡尤其京畿农民受田严重不足,有人建议削减功臣土地分给农民,不从。平陈后下令毁弃民间甲仗,十五年,又收缴天下兵器,严禁私造,以削弱地方叛乱。又废除门阀士族把持的九品中正制,令各州贡举人材,选官则不重门资,唯重才学。十八年,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为科举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了培养人材,曾礼聘硕儒,奖励生徒,一时儒学大盛。仁寿元年(601),又因学生多无才德,断然废除各级学校,只留国子一学。他勤于政事,孜孜不倦,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与农田水利建设。统治中期以后,社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国力强盛,仓储丰裕,并因此一再减免百姓赋税,为历史上所罕见。自奉节俭,但崇信佛教,广营寺观,又修仁寿宫,极尽奢丽,浪费了不少民力物力。他立法宽而执法严,虽皇亲国戚也不大宽贷,但生性多疑,苛察猜忌,晚年往往违法行刑,诛罚颇滥。仁寿四年七月,病重于仁寿宫(今陕西麟游县西),为太子杨广迫害致死。终年六十四岁。十月,葬太陵(今陕西武功三畤原上)。谥文皇帝。庙号高祖。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