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开办伊佛东学校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399页(1179字)
1805年,裴斯泰洛齐带着布格多夫学校的一些教师和学生迁到瑞士西部法语区伊佛东城,开办了伊佛东学校。他在政府给他的一个大堡寨里,设立了一所规模很大的学院,其中包括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比起斯坦兹和布格多夫实验来,伊佛东学校的工作提高了一大步,成为又一个教育实验的中心。学校开办之初,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大量学生从瑞士各地涌来,许多国家还派青年来此留学。教师人数增多,而且大多数是青年人,工作非常勤奋。在这里,裴斯泰洛齐的各种教学法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实验和应用。伊佛东学校的课程中列有宗教仪式、功课、娱乐活动和适当的休息时间,有难度的课程安排在上午,音乐、绘画、击剑和手工劳动等安排在下午进行,还根据学生的要求开设了一些选修课。学生的活动还包括运动会、野餐、森林旅行、游泳、唱歌等。通常在晚饭之后有一段空闲时间,裴斯泰洛齐此时往往像慈父一样和学生们交谈。
裴斯泰洛齐和他的同事们所进行的工作获得了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敬慕,伊佛东学校也因此在全欧洲赢得了巨大威望。一些王公大臣、政治家、教育家都来此参观请教,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曾来此学习裴斯泰洛齐的经验与理论,并在这里任教3年,他称伊佛东学校为“教育的圣地”。俄国沙皇及其他六个国家的皇帝都曾颁发给裴斯泰洛齐荣誉勋章。普鲁士的威廉皇帝也曾选派17名青年来此留学,准备学成回国后进行德国的初等教育改革。
伊佛东学校的实验共持续了20年,前10年是全盛时期,之后渐渐出现不祥之兆。第一,学生和教师的增多给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裴斯泰洛齐进行的是“家庭式教育”,他可以凭自己的有限能力影响二三十个学生,把他们组成一个充满挚爱和信任的大家庭,却不可能与200个学生、40个教师和20个助手都保持接触。第二,学生人数的增多和成人化,使教师难以胜任工作,也不能搬用裴斯泰洛齐的初等教学法进行教学。第三,在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贵族和富裕资产者的子女,他们是准备升入大学或去做官的,这违背了裴斯泰洛齐从事教育活动的初衷。第四,最糟糕的是教师彼此间攻击、互不团结的现象日益影响到学校工作,加上裴斯泰洛齐年事已高,精力日衰,对此感到茫然无措,致使矛盾愈演愈烈。这一切使后10年的学校日趋衰落,终于被迫于1825年关闭。在绝望中,裴斯泰洛齐回到了他在50年前开始进行社会、教育活动的新庄,在那里,这位已是80高龄的老翁,写成了他最后一部着作——《天鹅之歌》。
伊佛东学校是裴斯泰洛齐一生事业最辉煌的时期,尤其是前10年所进行的教育改革,是当时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顶峰。有史料记载,当时欧洲教育的一切改革性实验几乎都在这里进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