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代克等着的《教育之根本原理》出版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体、科学、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世界教育大事典》第711页(2079字)
1929年,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与他的同事、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盖茨(Arthur I.Gates,1890~1972)合着《教育之根本原理》(Elementary Principles of Education),由纽约麦克米兰公司出版。这是师范生的一本教科书,是运用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及学习原理分析教育问题的一部重要着作。
作者在序言中说,本书力图根据科学研究的成果,搜集最有助于中小学教师的一般教育知识和原理,采用简明的叙述进行介绍,以便程度很低、经验很少的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并作为教师日常工作的最重要的指导。作者主要结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表述了自己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的观点。所以,这本书主要是一本阐述作者教育心理学观点的着作;同时,作者在书中也简明扼要地表述了对于其他教育问题的一系列观点。因此,它也是系统学习和研究桑代克教育思想的重要而简明的资料。
除序言外,该书共有14章,每章之后都附有参考书目和思考题,以帮助学生利用课外阅读、思考、讨论等方法加深对教育问题的理解。从内容上看,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前5章是基本理论部分,讲述了教育的性质、作用、目的、人的天性、学习的理论等;后9章是运用基本理论对智育、思维发展、体育、德育、美育等各方面教育问题所作的具体分析。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如何注意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评鉴教育结果、如何改进各级学校教育工作等问题。
作者认为人的生活就是改变世界和自身,使之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变化。教育不仅要改变人性去适应外部世界,而且还要改变世界以适合人性。因此,研究教育的人必须具备关于人的本性和关于世界的丰富知识,必须借助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作者强调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弥补天性之不足,弥补自学之不足,并能使人更好地应付当今发展变化极其迅速而又存在许多不良现象的社会。作者在第二、三章中分别论述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教育的直接目的。作者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人类欲望的最充分的满足。为此,要通过教育消除人类有害无益的欲望,并使个人的欲望与全人类的欲望一致起来。实现教育最终目的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使教育能够适应目前的重大需要,这就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即让学生获得有关社会和家庭诸方面的实际知识,具备多方面的良好修养,身心两健,有效地适应所面临的各种社会生活。第四章论述“人的天性”。作者认为人对于外界的情境可以用感觉、情感、行为等表达出相应的反应,这是人的天性,是有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心理特征。这种反应的结果不仅与外部的刺激有关,也与人的内部生理机制及神经中枢系统有关。人的欲望就是一种反应,同时他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刺激而引起其他的许多反应;这些反应总是具有满足欲望的倾向。这正是人类天生具有学习倾向和学习能力的内在原因。作者认为,学习就是获得某种反应的能力,它是一个自动的过程,而不应当是被动的吸收。学习如果成为学生满足欲望的自觉手段,那么就会成为最有效率的学习。学习的效果律、准备律以及迁移的规律,都是从这一基本观点中引申出来的。作者主张教师应当善于启发和引导正确的欲望,激起学生强烈的动机和兴趣,使儿童获得满意的反应,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在后几章中,作者认为教材内容关系到学生将进行什么样的活动和将会学得什么知识。选择教材的标准应当是适应实际需要、应用面广、对个人修养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还应当能弥补校外教育内容的不足,并顾及到儿童的个别差异、兴趣和愿望。作者还着力强调婴儿应接受早期教育,认为婴儿可塑性大,且反应能力比动物复杂得多,也比动物长大后更易管理。因此,婴儿早期教育会收到最明显的教育效果,这种效果甚至对于将来都有重要影响。作者指出,进入20世纪以来,青年人在校时间大为延长,这使他们与社会更为疏远,不能及早担负起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自立。这会增加社会的财政负担,使学生养成依赖习惯,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作者建议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后期应当让学生部分时间学习、部分时间参加社会工作。这样既可以克服上述种种弊病,也有利于逐步过渡到离校后的成人教育。此外,作者还详细地介绍、评述了当时流行的几种进步主义的教学法,归纳了良好教学方法的十条标准。作者还认为客观而准确的教育测量和评价,对于教育本身和儿童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好处。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美国各级学校所应具备的主要职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强调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育对实际生活的适应和对儿童心理发展程序及个别差异的适应,以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当前的一般目的。
总之,此书充分吸取了当时的教育与心理科学研究的成果,与同时代一般阐述教育原理着述的不同之处在于不着重于教育哲学、生物学及社会学的讨论,而是使教育进一步心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