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5页(2891字)

西方科学哲学中的一个流派,一种主张以操作来定义科学概念的学说。20年代产生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一时,在物理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中都很有影响。创始人是美国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布里奇曼(P.W.Bridgman)。

布里奇曼生于1882年,1900年受教于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在该校物理系任教,1919年任物理学教授,1926年任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1942年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1946年,由于发明超高压装置以及在高压物理学方面的许多发现,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还是英国、墨西哥和印度科学院的外籍院士。1961年8月20日,他因癌症恶化而自杀。

布里奇曼一直十分重视科学哲学的研究,在哲学观点上,既受实用主义皮尔士、杜威等人的影响,又受分析哲学创始人罗素的影响。1927年出版的《现代物理学的逻辑》一书是他的哲学处女作,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操作主义观点。其后,在《物理学理论的本性》(1936)、《一个物理学家的沉思》(1950)、《我们的某些物理学概念的本性》(1952)、《事物的状态》(1959)等着作中,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操作主义观点。

操作主义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经验主义相近,强调科学语言的经验意义,并力图建立明确的意义标准。但逻辑经验主义把经验意义看作是陈述的一种特性,而操作主义倾向于把经验意义看作是概念或描述概念的术语的特性,因此它主要探讨概念的操作定义问题。

操作主义认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深化了我们对概念本性的认识,摒弃了那些以直观或直觉来界说的概念(如顿的“真实时间”概念),而对概念采取了操作的观点。典型的例子是相对论的同时性理论。爱因斯坦通过对“同时性”概念的操作分析,提出了与同步时钟方法有关的同时性的操作定义,发现了同时的相对性,导致了物理学的革命。操作主义认为,这一事实具有普遍意义,科学中的所有概念都具有操作的性质,它们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直接间接地由实验室中进行的某种特定的操作来定义。当一个物理量比如长度的测量程序一经规定,那么它的定义也就给定了。这是因为,长度的概念所涉及的就是并且仅仅是测量长度的那一组操作;概念与相应的那组操作是同义的。因此,要了解一个概念的意义,就不能靠直觉和想象,而只能靠操作的分析。我们说某物“硬”,就是说当我们用手去抠它,它不容易损坏。相对论说两个事件“同时”,是指处于两事件中点的观察仪器同时收到事件发出的光信号。所有这些包含着可从实验操作上加以检验的办法来构成的定义,叫做操作定义。

在任何操作基础上形成的概念只能在实验所涉及的范围内有定义,从原则上说,使一个概念或术语保持有意义的现象范围必定是有限的,超出这个界限,就会丧失这种意义。例如,只有在指明可用来对同时事件进行检验的操作时,相对论的同时性概念才有意义;离开了可在一定的参考系中加以测定的加速度,“力”的概念也就没有意义。操作主义规定,在科学中能够有意义地使用一个概念或术语的条件是:对于所有的情况,如果执行操作O,那么,应用概念C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出现结果R。可表示为:

由于不同的操作原则上对应于不同的概念,因此,对于一个概念所给予的操作检验程序,严格说来就不应超过一种类型。倘若明确规定了测量长度的两种操作程序,那么,我们事实上就是以此对两种不同的长度概念分别给出了操作定义。它们在意义上有不可比较性,理应用两个逻辑上不等价的名词来标示。例如在相对论中用信号方法来测量和定义的长度概念,就不能与通常用静止叠合法来测量和定义的长度概念加以混同。为了避免概念上的混乱,应当分别称之为“光学长度”和“接触长度”。这意味着离开一定的测量操作程序的所谓客观的、普遍的、共同的长度是不存在的。既然没有任何可以设想的、由此可以找到答案的操作,那么“这个空间或时间间隔实在有多长?”或者“在上帝看来它有多长?”的问题就是毫无意义的。同样,离开仪器的行为抽象地追问“真空”、“场”或其它实体是否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样,操作主义在提出概念意义的操作标准同时,又提出了关于问题有意义性的标准:在科学中,如果一个具体问题是有意义的,那么就应当有可能找到一种操作,通过这种操作来对这个问题给出一种回答;在操作不可能存在的情况下,这个问题也就无意义。操作主义主张,凡是没有操作意义的概念、问题、陈述和论点,都应该从科学中排除出去。

操作主义不仅拒绝所有不能由具体操作术语来构造的概念,不相信这些概念所指称的对象的客观实在性,而且它也不同意将科学术语看作是代表在实验操作之外独立存在的事物和过程。它认为,只是在认识的前操作阶段,宇宙中的事物和过程才可以被看作是超越于我们关于它们的理论和操作。这就是说,尽管操作主义不否认有一个外部世界,但它强调,作为科学认识对象的“物理实在”必然与认识手段方式相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操作主义反对经典的实在观,它认为把日常生活中概括出来的“客观存在”概念,引入到与常识不相同的情况,以为物理学描述的对象不依赖于观测方式而存在,是错误的。

操作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操作”,首先是指实验操作或仪器操作,其次指包括纸和笔的操作以及语词操作之类符号操作或精神操作,最后广义地指一切活动,包括有意识、有目的和能重复的活动。操作主义强调人的认识的能动性和认识活动的有目的性,强调思想和动作不可分割,因而自称为思行合一论。

操作主义的狭隘经验论和还原论倾向受到了广泛的批评。有些操作主义者后来也承认科学概念并不能毫无剩余地还原为仪器操作,这些概念的非仪器成分通过符号操作表现出来。但他们强调,这些抽象概念必须最终与仪器操作构成联系,进而能用逻辑的方法从这些符号中演绎出可用操作来确定的量。理论由抽象的符号系统构成其上层,由观测资料构成基础,操作定义作为沟通上层和基础的纽带,一方面将经验内容由基础输送给上层的理论词汇,并构成科学概念的部分定义,另一方面又反过来传递理论语句的观察推论,从而保证理论的可检验性。

操作主义不仅在现代物理学和心理学中有较大影响,而且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中去。

操作分析对于确定概念的意义能起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夸大操作分析方法的作用,并不加限制地应用于其它研究领域,是不妥当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