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00页(788字)

存在主义的主要哲学概念之一。在西方哲学史中常译为超验。这一概念在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塞尔、萨特等人的哲学体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超越一词在德语中具有在经验范围之外和超出经验两重意义。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曾以贬义使用过该词的形容词形式“transzendent”,用来表明知性范畴一旦超出经验范围使用,就会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之中。存在主义哲学家接受了超验的基本含义,但却从褒义角度使用它,并赋予它一些新含义。

雅斯贝尔斯认为,超越是存在的基本性质,从本体意义上说,超越表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永远不可能是世界全体,在它之外总还有其它一些东西,引导我们不断超越现有的界限。这种超越活动的结果就是要将我们引向一个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相对的超验世界,因此,超验也是上帝的代名词。他说:“超越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决不会变成宇宙万物,但似乎是通过宇宙中的存在来表达的。只有当宇宙不仅由自身所构成,不依赖于自身,而且表示是超越自身时,超越才存在。如果宇宙即是一切,那末就没有超越,但是,如果有超越,那末在宇宙的存在中就可能有某种说明超越的东西。”

海德格尔同样认为超越就是最本质的存在。但他进一步把超越与人的本质相联系,认为那种不断超越现有界限的行动正是人的本质,因为人的存在正在于他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当下所是的。超越表示主体的本质,表示主观性的基本结构。超越构成自我。

在萨特那里,超越主要指“自为存在”无视“自在存在”而进行的自我超越。自为的超越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创造价值,创造一个超越性的、自在的自我,另一个是创造一种理想的自我,意识的、自为的自我,可以说,自在的存在的活动即是超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