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26页(1022字)

加洛林王朝即法兰克王国王朝,得名于查理大帝(“查理”的拉丁文是Carolus)。加洛林王朝为了促进教会改革和社会进展,大力提倡学术研究,开办学校,复兴古典文化,史称加洛林王朝文艺复兴。这场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格兰人阿尔昆、爱尔兰人约翰·斯各脱·爱里根纳、伦巴底人保罗·沃纳弗里德、西班牙人奥尔良的狄奥多尔夫、法国人欧塞尔的莱米吉乌和德国人拉巴努斯·毛鲁斯。

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教堂的学校。学校的课程除了以《圣经》注释为主的神学,还包括三学艺(trivium)即文法、修辞、逻辑和四学艺(guadrivinm)即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在哲学上,除了爱里根纳,没有更多独创性思想家。有些哲学家涉及到共相问题,但未深入探讨。图尔的弗莱德吉修斯已经开始把共相问题与神学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富尔达的一位僧侣、学校校长康狄杜斯提出了迄今所知的最早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辩证证明。

文艺复兴期间发生了两次激烈的论战:一次论战的中心问题是预定(Predestination),另一次讨论的是基督在圣餐中是否现身。关于预定,德国僧侣哥特沙克(Gottschalk)认为,上帝已经永恒无误地预定某些人将得救,其它人将遭永罚,因此上帝并不想拯救全人类,基督的救赎牺牲只是为了选民,各个人的意志被不可抵抗地决定了是向善还是向恶。拉佩的福尔金提乌斯和阿基坦的普罗斯珀等奥古斯丁主义者赞成这种观点。爱里根纳根据希腊思想提出一种自由意志论(libertarian doctrine)。另外一些人试图在奥古斯丁传统内寻找一条中间道路。在中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运动中,人们多次重新讨论这个问题。

在圣餐问题上,拉德伯图在《主的肉和血》(De Corpore et Sanguine Domini)中提出了神学史上的第一个圣体学说,认为圣餐中的饼和酒与耶稣的肉和血是同一的。拉特拉姆努斯在他的同名着作中认为,圣餐只有象征意义。这场争论导致了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宗教大会对变体教条(dogma of transubstantiatiion)的规定和托斯·阿奎那对变体论的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