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涅亚得斯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79页(1196字)

【生卒】:公元前213年—公元前129年

【介绍】:

柏拉图新学园派和希腊怀疑论的重要代表,居勒尼(Cyrene)人,曾跟斯多阿派的巴比伦人第欧根尼学习逻辑学,潜心研究早期斯多阿派思想家克吕西波斯的着作,擅长论争。公元前155年,为请求免去加在雅典人身上的五百塔伦特罚金,被派往罗,在那里因其哲学主张而颇受称道。柏拉图学院自中期学园派首领阿尔凯西劳斯死后(公元前190年)面临着困难和不景气状况,他继承领导后,很快恢复了名声。他没有留下任何着作,其思想通过得意弟子克利托玛库斯留传后世,西塞罗的《学园派哲学》中也有记叙。

卡尔涅亚得斯用辩证法和三段论的方法,反对同时代的斯多阿派哲学,否定一切独断论。他认为,宇宙是美的,但没有理性,若有理性,也可以说它有哲学思维、有音乐感,这是荒谬的;日月星辰的规则运动也不能证明它们是神圣的,自然的和谐一致可能由于自然力而不是由于神。不能用自然现象的生灭证明神意,也不能把无限、有限、无形、有形、可毁灭、不可毁灭的性质应用于神,神是否存在不能断定。不过,他批评斯多阿派的神学理论,却从未公开诋毁生活中流行的神学观念。他把可能性理论作为行为的基础,认为人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确实性知识,只能对得到的知觉印象表示相对而有限的同意或不同意,也没有衡量这种确实性和判定知觉真假的标准。人们可以正常地谈话、做事,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对事物本身作任何断定,不意味着相信知觉印象的客观真实性。人力所能及的只是同意或不同意知觉印象,对外部现象的同意、选择是人类本性的结果;没有否定的自由就不可能有命运,人的行为没有外部的预先存在的原因,原因就在于人的意志、本性中,人是“自由”地服从宇宙规律的。没有永恒不变的阻止事物发生的原因,未来不可预见,关于未来的命题或真或假,一切由经验来证明,将来的事件是真的,因为将来它可以在经验中实现,这不是决定于命运或必然性。玄思的问题和日常生活的事情不同,可能性是日常生活的指导。他的伦理学也带有可能性理论的色彩。认为在善的理论方面,斯多阿派和逍遥学派只是用语不同,没有本质差别;难以肯定至善的性质;要达到至善,行动的目的应与人的本性一致,能在心灵中激起渴望和热忱。有三种目的能满足这两个条件:追求快乐,摆脱痛苦,实现自我保存、身体健康、感官健全、头脑聪慧和美这些本能欲望。实现这些目的便是理想的生活。他批评生活中的各种奢侈、无节制,认为理想能给人的行为以最初的推动,并可使以后的行为持续稳固,但人的幸福不依赖于任何完美理想的道德理论,人们所接受的道德理论都不能超出可能性范围。卡尔涅亚得斯的学说较典型地反映了新学园派的怀疑论。希克斯(R.D.Hicks)在《斯多阿和伊壁鸠鲁学派》中说:“他是从克吕西波斯到普罗提诺这400年中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