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拉姆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84页(844字)

原意为“言语”、“谈话”,系“凯拉姆学”(阿拉伯文‘Ilm al-Kalām的意译,‘llm的原意为“知识”、“学问”)或“辩证学”、“经院哲学”的简称。阿拉伯哲学和伊斯兰教的技术用语。专门讨论伊斯兰教的信仰问题,尤以安拉(Allāh)本体的独一(阿拉伯文“讨赫德”,Tawhīd的意译)与其诸多属性(或德性,阿拉伯文“绥法特”sifāt的意译)的关系问题为主,故又有“讨赫德学”(阿拉伯文‘Ilm alTawhīd)或“认一学”、“认主学”、“一神论”或“绥法特学”(阿拉伯文‘Ilm al-Sifāt)或“德性学”之称。还讨论安拉的语言(指《古兰经》或天启)是否受造以及安拉的命定与人的意志自由等问题。以《古兰经》的经文和“圣训”为立论根据,按逻辑的或辩证的方法,用口头或书面形式表明其观点,既与逻辑学使用的语言(阿拉伯文称为“曼推格”,mantīq)相区别,又与受古希腊哲学思想影响的“法勒萨法”(或哲学,阿拉伯文falsafah的音译)相区别。于7世纪末8世纪初(伊斯兰教历的第一世纪下半叶)开始盛行,先后从事这一讨论的有主张唯能力论或反宿命论的盖德尔派、唯信德论的穆尔吉亚派、宿命论的加赫姆派或贾卜利派、犯罪者叛教论的哈瓦利吉派、伊玛目职位非推举论的十叶派、以及主张安拉独一论和公正论穆尔太齐赖派等,早年并不受正统派神学家的欢迎,他们提出“要像躲避狮子那样躲避开任何形式的凯拉姆”,“对待凯拉姆的人们,要用皮鞭和鞋底来惩处”,被视为“异端”。9世纪末10世纪初,逐步为愈来愈多的乌里玛(阿拉伯文‘Ulamā’的音译,原意为伊斯兰教师或伊斯兰教学者)所接受,并形成以艾什尔里派为代表的新凯拉姆。11世纪中叶,塞尔柱王朝(1055-1194年)首相尼查姆·穆尔克(1063-1092年任职)决定艾什尔里派的学说为官方信条,从此具有伊斯兰教义学之称。原先从事这一讨论者均称为穆台凯里姆,这时专指艾什尔里派成员,或称之为伊斯兰教义学家。

上一篇:凯尔德 下一篇:《看这个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