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入门》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394页(877字)

英国赫主义者毕尔生1892年出版的主要哲学着作。在这一着作中他系统而又露骨地表述了马赫主义的思想。

首先,毕尔生毫不掩饰地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认为争论物质是什么是一个无聊的问题,因为物质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中,它只是一个抽象的词,存在于人的概念中;物质没有知觉的实在性,物质的各种性质离开感觉印象也无法说明。例如重量,它只是概念符号的一个名称,在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质量只是表示加速度的比率,并非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因此对它们的说明是多余的和不可能的。在该书专门论述物质的第七章中说:“我们称之为物质的东西,确实都是具有多少恒久性的感觉印象群,不是在感觉印象之外的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其次,毕尔生认为感觉印象自身不能说是运动的,所以他在否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同时,也就否定了运动的客观实在性。

从上述基本观点出发,毕尔生把“科学的事实”(第二章专门论述)看作不外是我们人的内心的“构成物”,把“科学的规律”(第三章专门论述)看作是人心的创造。他说:“科学的定律与其说是外部世界的事实,不如说是人心的产物”,“人把规律给予自然界这一说法要比自然界把规律给予人这一相反的说法有意义得多”。他把因果性和必然性(第四章专门论述)也看作是人的经验的顺序,而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关于时间和空间,毕尔生承袭康德的学说。在该书第五章中说:“空间和时间不是现象世界的实在性,而是我们用以感知物的样式。它们既不是无限大的,也不是可以无限分割的,按其本质说,它们是受我们知觉的内容限制的。”

最后,在该书第九章中,毕尔生把生物学的一般概念搬用到社会科学的领域,对“生命”问题作了论述。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结为“自然选择”,表现出他是一个典型的生物社会学者。他所说的“社会主义”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生存斗争”。

上一篇:科学逻辑 下一篇:《科学时代的理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