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蒂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481页(1056字)

【生卒】:1931—

【介绍】:

美国分析哲学家,后来转向对分析哲学持严峻的批判态度,有人把他看作分析哲学的背叛者。1956年在耶鲁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耶鲁大学、韦尔斯莱学院任教,1961年转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70年在该校升任哲学教授,后任斯图亚特讲座哲学教授,1982年离开普林斯顿,现在弗吉尼亚大学任凯南讲座人文科学教授。1979年曾担任美国哲学协会东部分会的主席,1985年来我国访问。

主要着作有:《语言学的转向》(1967)、《哲学和自然之镜》(1979)、《实用主义的结论》(1982)。

在50年代,罗蒂的兴趣主要在历史和形而上学方面。60年代,他的兴趣转向分析哲学,但这时就已开始对分析哲学产生某种怀疑和批判的情绪。到70年末和80年代初,这种怀疑和批判情绪急剧增长,进而对分析哲学提出严厉的批判,这主要表现在他的《哲学和自然之镜》和《实用主义的结论》两书中。

《哲学和自然之镜》是罗蒂的成名作,其主旨是从一种反笛卡尔主义、反康德主义的观点出发,考察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近年来的发展,以打消读者的三种传统信念:一是把“心灵”看作某种对之有一种“哲学”观念的东西;二是把“知识”看作某种应当具有“理论”和“基础”的东西;三是把“哲学”看作一门讨论某些永恒问题的学科。罗蒂特别反对把心灵看成一面镜子,这面镜子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象反映出心灵之外的事物。他说:“如果不把心灵看作一面镜子,那就不会把知识看作一种准确的表象。如果没有后面这种看法,笛卡尔和康德所共有的一个策略,即通过不断检查、修理和擦亮这面镜子而获得更加准确的表象这个策略也就失去其意义。如果脑子里没有这个策略,最近人们提出的下述主张,即哲学可以由‘概念分析’,或者‘现象学分析’,或者“对意义的解释’,或者“对我们的语言逻辑’的考察,或者‘对意识的构造活动的结构’的考察所组成这样一个看法,也就失去其意义。”因此,罗蒂宣告,以认识论为主导的“系统哲学”是不可能的,而“陶冶哲学”(edifying philosophy)是可能的,这种哲学在“后哲学文化”中将不再与科学、歌严格区分开来,也将不再是一门处于主导地位的、把其他活动领域的成果加以综合和整理的学科。他认为在最近的文学批评、解释学方法和实用主义哲学中都有这种“后哲学文化”的先兆。

上一篇:罗德里格 下一篇:罗拉德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