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陀婆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533页(509字)

【生卒】:1199—1278年

【介绍】:

印度哲学家、宗教家、中世纪虔诚派运动的先驱之一、吠檀多二元论的主要代表。出身于卡纳拉人(Kanarese)婆罗门家庭,生于班加罗尔(Mangalore)以北的一个村子。据说,他5岁就会诵读吠陀和奥义书。成年后致力于注释商羯罗和罗摩奴阇的着作,并发现他们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出二元论。后离家遍游全印,成为职业宗教师。为反对伊斯兰教而学会波斯语。最后定居乌迪皮(Udipi),并在此建立了摩陀婆学派。主要着作有《吠檀多经注》、《薄伽梵歌注》等。反对商羯罗的不二论,亦区别于罗摩奴阇的制限不二论,吸取数论哲学思想,提出吠檀多二元论。其思想体系的特点是强调梵、个我、物质世界三者的差异和各自的独立性。认为梵等同于毗湿奴,毗湿奴是一切自我的内在统治者,每一个我都是独立存在并互相区别的。物质世界虽受神支配,但也有其独立性,强调物质实体的特殊性,否认其共性。宇宙的运动过程是在毗湿奴统治下的事物不断产生和毁灭的大循环。解脱的途径是通过毗湿奴的儿子伐由(Vāyu)而获得知识和救世。其学说流传至今,在印度的孟买、迈索尔等地仍存在人数众多的信徒。

上一篇:摩晒陀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