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理解研究》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10页(1085字)

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的主要哲学着作。系根据他的另一部主要着作《人性论》第一卷改写,增加了反宗教和迷信的内容,在文字上更简洁明白、通俗锋利。1784年出版。此书奠定了休谟在学术界的地位。

全书共12章。主要概述了休谟的怀疑论的认识论。作者以观念为基本对象和中心,论述了观念的起源、观念的联结、因果观念和必然观念的形成和本质,并对宗教“神迹”(miracles)进行了批判。

第一章首先提出,哲学是关于“人性”的科学,其研究方法是经验的。第二章集中论述了经验主义的观点。认为人的一切认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感觉经验统称为知觉,知觉可分为印象和观念。印象是指现时所发生的感觉、情感和情绪,是生动、活跃的知觉;观念是通过记忆和想象对以前产生过的印象在头脑中的再现,是不生动、不活跃的知觉。至于理性思维,除了将知觉印象提供的材料加以组合、调换、扩大和缩小之外,则无其他作用可言。这就为他的怀疑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论述了观念之间的联络问题。认为一切关系均是观念之间的联系。把相似关系、接近关系、因果关系说成是观念联络的三条原则。

第四章到第九章,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因果性和必然性这个怀疑论的中心问题。作者把人类理性的对象归纳为“观念的关系”(relation of ideas)和“实际的事情”(matters of fact)两大类。认为前者是由直观发现和思维推理可证明其确实性的,如数学;后者则是由经验得来,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的。他重点探究了因果关系问题。指出,如果因果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须包含必然性要素。可是,在人的感觉经验中是找不到必然性这个印象的。因此,因果性并不是客观的,所谓因果关系或必然性的本质,不过是不断地按先后顺序重复出现或“恒常会合”和由此产生的一种习惯性联想。

在第十、十一章,对宗教和迷信进行了抨击。指出宗教的重要根据“神迹”是违反自然的,是对因果关系的破坏。

最后一章,把怀疑论分为过分的和缓和的。指出过分的怀疑论是有害的,与常识不符;但缓和的怀疑论是有益的,它既尊重常识,又主张把“我们的研究限于最适于人类理解这个狭窄官能的那些题目”,即不使人超于知觉经验之外。休谟认为,他自己的怀疑论属于缓和的怀疑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