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正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677页(881字)
德国唯理论哲学家莱布尼茨的一部主要哲学着作。发表于1710年,是莱布尼茨生前发表的唯一一部篇幅较大的哲学着作。这部书是莱布尼茨与普鲁士苏菲·夏洛蒂王后谈话后,在这位王后的怂恿下写成的,其目的是证明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全善、全智与全能。反驳当时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怀疑论哲学家培尔的观点。培尔认为,信仰与理性不相容,宗教信念只能依赖于信仰。其根据是现实世界既然存在恶就足以表明基督教与理性的背道而驰。
莱布尼茨在这本书当中重复了关于神的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认为这个世界存在着,但也可能不存在,因此这个世界是偶然的,世界存在的原因不在自身之中,而在世界之外。这个世界的原因是这样一个存在物,它自身中也包含着自己存在的原因,因而它必然存在,这个必然的存在物就是上帝。
莱布尼茨在这本书中还试图调和信仰与理性的矛盾,“为世人指明上帝之道”。他主要论证了在现实世界存在的恶并无损于上帝“全善”、“全能”的荣耀。因为一方面,无限完满的上帝只能通过有限的现实世界来表现自身,因此,就不得不受到许多限制,容忍许多不完满,况且这对于将现实世界的有限、不完满与上帝的完满、无限相区别是必要的。所以现实世界的恶、不完满在逻辑上是必然的,上帝在此并未违背逻辑,因此也不该为此而受到谴责。另一方面,上帝选择的世界尽管存在许多恶与不完满,但却是为数无限的可能的世界中完满程度最高的一个,因此,上帝挑选了这个世界是具有充足理由的。况且,现实世界中的不完满、缺陷乃至恶的存在对于善的德性的培养,对于人们个性的丰富和多样化,对于衬托出这个世界中存在的善与美,对于为了克服自然界的恶(灾害与痛苦)而发展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等恰恰都是必要的。这就是莱布尼茨自诩的对现实世界的“乐观主义”。
莱布尼茨在《神正论》中是根据普遍的观念,根据假定其为有效的形而上学的规定来规定世界的本质的。这与他唯理论的立场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