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03页(3268字)

中世纪哲学家们的实体概念基本上没有超出亚里士多德。由于他们关于实体的讨论与许多神学问题尤其是基督道成肉身和变体问题密切相关,因此讨论的重点落在了实体与偶性的关系上。经院哲学家们认为,偶性不是独立的,它的存在和本质在其它事物中;实体则是独立的,它的存在和本质就在自身中,偶性存在于实体中。实体有两类,即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前者依赖质料,后者则否。精神实体指天使、人类灵魂。除了人的灵魂,其它实体形式都不是实体,不过,脱离了肉身的灵魂只是一个不完全的实体。他们也像亚里士多德一样把实体区分为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指个别事物,既有存在也有本质,第二实体则专指第一实体的本质。不过,奥康的威廉主张实体一词只能指第一实体,反对把这个概念复杂化。

笛卡尔对实体意义的理解和西方哲学史上大部分哲学家一样,都把它看成是万物不变的基础,是和单个事物的可变特性相对立的。笛卡尔由“我思故我在”这一形而上学的第一原理出发,最终确立了自我、上帝和物质这三个实体的存在。笛卡尔认为,上帝是绝对的实体,自我(灵魂)和物体是两个相对的实体。灵魂的属性是思维,物体的属性是广延,有广延性的物体不可能思维,能思维的灵魂必无广延性。这两个相对实体彼此平行,各自独立,互不依赖,各行其是。

17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接受了布鲁诺的自然与上帝同一的思想,在批判笛卡尔心灵、物体为两种实体的二元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元论的上帝-自然的实体学说。斯宾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这个作为世界万物基质与本原的实体就是上帝或自然。他一反传统即将自然与上帝截然对立,视上帝为自然的创造者,是纯粹的精神性主宰,视自然为上帝的创造物、被动的物质性世界的观念,把自然与上帝合而为一,认为上帝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并从外面施作用力于自然界的超验的原因,而是存在于自然之内的自然的内在本原和原因。上帝存在于自然之中,自然也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与自然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上帝并没有创造与它分离、在它之外、离它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上帝与自然作为实体,既是原因又是结果,作为世界的本原、基础和原因,它是产生自然的自然,而作为自然界万物和结果,它又是自然产生的自然。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独立自存、自身决定自身的东西,它无需借助它物而存在,也无需借助它物来说明,它自身就是它存在的原因。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必借助自然之外的原因或力量来加以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规定、相互作用就足以说明一切。由实体是自因,斯宾诺莎又推论出实体的其他性质,即实体是唯一的、无限的、永恒的。

斯宾诺莎还认为,实体既是世界万物本质的动力因,也是世界万物产生与存在的动力因,并且还是万物继续存在的动力因。实体即上帝支配着世界万物,但这种支配却不是出于对一种目标的追求,即不能归结为一种目的因。因为如果认为上帝在追求一种目标,就是在上帝即实体之上又设置了一个离开上帝而独立自存的东西;认为上帝在操作时遵循着这一模式,这就使上帝服从于一个外在的东西,这有悖于上帝是自因,是唯一、无限的实体的本性。上帝是不思维、不计划、无意图行事的,它是顺乎自然、顺乎本性行事的。自然的力量即上帝的力量,自然的法则即上帝的法则。

斯宾诺莎认为,实体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在无限多的属性中,体现实体根本性质的是思维和广延这两种属性,它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表现着同一实体。这两种属性也是人所能认识到的实体的这两种属性,因为人本身就是既具物质性又具精神性的生物。实体的两种属性是各自独立的,“一个属性不能产生另一个属性”,“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其思想,心灵也不能决定身体使其动或静”。二者是各自独立、并行不悖地存在的。

斯宾诺莎还通过对实体样式的论述,说明了实体与世界上万物的关系。他认为,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都是由实体派生的样式,是实体的变形或分殊,实体是通过样式表现出来的。样式即现实事物不断地生灭变化,而派生样式的实体则永恒不变。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基本上克服了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将世界统一于自然-上帝这一唯一、永恒、无限的实体。但他的实体学说还有笛卡尔二元论思想的残余,即认为思维和广延是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并行不悖的。

19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实体观与以往西方哲学家的实体观不同,莱布尼茨认为作为万物基础的实体首先必须是自身具有活动力的东西,是动力因与目的因的统一,而实体的自我活动能力又是与单一性和个性不可分离的,正是活动把一物与其他物区别开来,所以实体又必然是单一的。因此莱布尼茨提出多元的、具有内在活力的、数量无限、性质各异的精神性的单子作为万物的实体。

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笛卡尔在机械论的实体观(即认为实体的唯一特性是具有广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不具广延的“心灵实体”,认为二者是并立和互不依赖的,各自都构成世界的基础和本质。斯宾诺莎则认为思维和广延并不分属于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宇宙间唯一实体的属性,这一实体就是自然,它以自身为原因,是独立自存的。莱布尼茨从彻底的理性主义立场出发批判了笛卡尔二元论的不彻底性,提出了世界统一于精神性的实体单子。莱布尼茨认为笛卡尔向唯物论的让步就在于没有区分微知觉与统觉,以为存在毫无知觉,完全被动的纯粹物质,莱布尼茨认为,觉察不到植物、无机物的微知觉的存在并不等于微知觉不存在,微知觉不过由于其暗淡模糊而类似于人昏睡时察觉不到自己的知觉一样。这样就使世界在理性主义的基础上重新得到统一。同时莱布尼茨又以单子论批判了斯宾诺莎对理性主义立场的背离。莱布尼茨主要是从实体的能动性和差异性出发对斯宾诺莎展开批判的,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具有广延的物质性的东西是被动而不具主动性的,斯宾诺莎以物质性的自然作为实体,恰恰违背了当时人们的这种认识,因此莱布尼茨就抓住这一点针锋相对地提出实体必须是不具广延的和能动的,只有精神性的单子才能充当万物的实体。斯宾诺莎认为实体是一,就是自然。莱布尼茨则提出,实体必须是个体,是单一的,只有具有个体性的单一性才是和众多性联系在一起的。单一之物仅仅就自身而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没有差异,事物和本质和存在的真正根据就消失了。

莱布尼茨一方面以多元的单子作为万物的实体,另一方面又在这些单子中作了区分,即区分出必然的实体,也就是最高级的实体与创造物。他认为最高的实体是必然的实体,即上帝。整个世界万物,一切单子的根据,即必然性真理都包含在它之内。在必然实体中,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都得到了统一。一切单子都是由必然实体创造的,并且在创造之初安排好了每一单子其后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过程与其他每一单子的活动协调一致,组成井然有序的世界。被上帝创造的单子对于它居于其中成为其本质的具体事物来说是能动的,是万物的基础和根据,是必然真理,是创造者;而对于上帝这个必然实体来说,则它又是被创造的、被动的,是现象性质的东西。不仅如此,由于单子精神性的级别不同,即知觉的清晰程度各异,具有较清晰知觉的单子具有更高的完满性,因此它们相对于较低级的单子又具有主动性,而较低级单子相对来说就比较被动。从总体上来说世界万物是现象,单子是实体,而单子依其知觉程度,高级的单子又是低级单子的实体,低级单子又是高级单子的现象,而最高级的单子-上帝则是所有这一切单子的最高实体,其余一切单子都是它的创造物、它的现象。这就构成了世界的现象与本质的立体画面。

上一篇:实践自我 下一篇:实体即主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