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罗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51页(1116字)

【生卒】:1861—1941年

【介绍】:

印度现代伟大人,作家、哲学家。生于加尔各答一个商人兼地主家庭,属婆罗门种姓。父亲戴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着名的宗教改革家和哲学家,对他思想的形成曾有重要影响。1878年赴英国学习语言文学,1880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1890-1901年定居农村,写了大量反映下层人民生活的短篇小说和诗歌。1905年曾领导孟加拉的“反分治”运动,创办进步杂志《宝库》。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9年为抗议英国殖民当局屠杀印度人民的暴行,宣布放弃爵位称号。1921年在圣蒂尼克坦建立印度国际大学。从1912年后曾多次出国,访问了欧洲、美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1924年访问中国,历时50天,回国后发表《在中国讲演》一书。1925年担任第一届印度哲学大会主席。1937年主持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成立典礼,写了《中国与印度》一文。1941年8月7日病逝于加尔各答。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在印度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继承古代吠檀多哲学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具有泛神论特点的哲学体系。认为宇宙有三种实在:最高本体——“梵”或神、现象世界和个人灵魂。把梵或神称为“无限”,把现象世界和个人灵魂称为“有限”。强调神或“无限”本身没有意义,“无限”只有通过“有限”才能表现出来。神包含在万事万物之中,万事万物都是神的表现。反对传统吠檀多的“世界虚幻说”,认为物质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变化着。承认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相互对立的矛盾现象,但否定对立面的斗争,认为对立现象是暂时、相对的,而统一和和谐才是永恒、绝对的。提出二元论的真理观,把真理分为自然界真理和心灵真理两种,主张通过科学分析的方法探求自然界真理,通过直觉的方式证悟人们心灵的真理。宣传以“普遍之爱”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认为人有两个方面:外在肉体和内在精神。每个人的内在精神都是同一的,是神的显现,认识人的内在精神就是证悟神。主张通过爱和为社会服务来证悟神。认为爱人就是爱神,为社会服务就是为神服务。在美学方面,承认艺术具有客观来源,艺术形象是客观世界在艺术家意识中的反映。认为美只是艺术的一种工具,而不是艺术的最终目的。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主张艺术应当反映生活,为普通民众服务。

主要哲学着作:《吉檀迦利》(1910)、《生命的亲证》(1913)、《人格》(1917)、《国家主义》(1917)、《创造的统一》(1922)、《人的宗教》(1931)和《人》(1934)等。

上一篇:泰戈尔,戴 下一篇:泰勒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