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96页(875字)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斯·莫尔的代表作。全名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这一名称是由作者将希腊文“没有”(ou)和“地方”(topos)两字组成的,意即“乌有之邦”。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同年在比利时的卢万出版。出版后迅即闻名遐迩,曾先后被译成许多种文字。

在这部着作中,莫尔借葡萄牙旅行家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描述了一个最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并以此作对比,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种种不合理和罪恶现象。全书分两部。第一部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作者谴责了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揭露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把英国的“圈地运动”称为“吃人”。作者揭露了社会一切罪恶和祸害的根源在于私有制,指出在私有制条件下,不可能有正义和社会安宁;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度,财富才能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该书第二部是对理想社会即乌托邦社会的描述。在乌托邦社会,没有私有财产,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基础;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所有公民都参加体力劳动;每人每天只劳动六个小时,空余时间从事科学和艺术活动。一切产品都归入公共仓库,按照公民需要进行分配,不存在商品交换和货币。国家实行民主管理,公职人员由公民选举产生,定期轮换。在乌托邦社会,没有贫富差别,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人人享受幸福生活。这种关于理想社会的设想,反映了早期无产者和其他劳动人民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抗议和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莫尔无法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而只限于对这种社会作空想的描述;在他所设想的乌托邦社会,仍保留着宗教和奴隶。但是,《乌托邦》一书却是欧洲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的文献,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乌托邦社会主义”一词即来源于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