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终结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55页(3421字)

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以来,一些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对哲学的现实情境和发展趋向的一种描述、断言或预测。1964年,海德格尔在法国作了题为《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的着名讲演,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哲学的终结”一语,该讲演后来于1966年全文发表。1979年,美国哲学家里查·罗蒂在其出版的《哲学与自然之镜》一书中也宣告了“大写哲学的终结”。

关于哲学终结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黑格尔。黑格尔看到传统形而上学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名存实亡,便试图用自己的哲学体系取而代之。在《精神现象学》一书中,黑格尔为自己规定了使哲学更接近科学形式的任务,认为这种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哲学丢弃爱知识的名称而使自己成为真实的知识,即科学。在《哲学全书》导言中,黑格尔又指出,哲学是独立自为的,它的发展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它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象,自己提供自己的对象;而且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黑格尔相信,在其真实知识或绝对知识的思辨唯心主义体系中,他已经实现了哲学的主题和方法的同一,存在的实体性与主体性的同一,使哲学达到了其最后的结论和最高的完满,从而完成了自古希腊以来的哲学,即终结了哲学。

尼采通过对传统哲学的现象与本质、知识与意见、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逻辑与修辞、哲学与艺术的二元论的颠覆,对知识、观念、真理、理性、精神、道德、上帝等哲学偶像的无情解剖以及对一切价值的重估,摧毁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合法性,使得作为一门学科和整个文化之基础的哲学摇摇欲坠。而孔德则认为,正像哲学曾经使神学过时一样,19世纪产生的社会学也使哲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0世纪以后,哲学终结论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逻辑经验主义者试图运用逻辑方法和意义的证实原则证明形而上学命题的无意义性。他们把形而上学问题看作是不存在的假问题,把形而上学领域里的全部断言陈述都看成是无意义的,从而消解了其科学特性,结束了不同哲学体系之间无休止的无谓争论,并最终导致了一直以科学自居的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在逻辑经验主义者看来,哲学的命题和真理是不存在的,哲学问题的产生仅仅是由于人们使用了错误的语言去对世界作了不适当的描述。而一旦取消了哲学的问题、命题和真理的存在合法性之后,哲学所能做的只是去确定、发现或澄清命题的意义。这样,哲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就成了为科学服务的仆人,而那种科学的哲学也就终结了。另一方面,以杜威、奎恩、塞拉斯等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者则断言,哲学总是依赖于文化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独立自主的哲学是不存在的。西方传统哲学在理论与实践、主体与客体、语言与思维,真理与实用、理性与情感、自然与文化、知识与价值之间所作的二元区分是独断而无效的。他们指出,哲学家不能以真理的拥有者自居,哲学家所能提出的只是假设,这些假设只有在它们使人们对其生活更敏感时才具有价值。实用主义对传统哲学的二元论和等级森严的范畴结构的消解蕴含着终结传统哲学的内在要求。

维特根斯坦早期也批驳了那种使哲学成为一种科学理论体系的企图,认为哲学并没有自己的问题和命题,哲学的大多数问题和命题是由于人们不理解甚至误解语言的逻辑造成的。他相信,通过他的《逻辑哲学论》一书中对这些误解的澄清,哲学问题已最终获得了解决。在最终的意义上,哲学不是一种学说,而只是为思想和语言划定界限,为自然科学中有争议的领域划定界限,从而揭示科学命题之意义和形而上学命题之无意义,使思想明晰的一种分析活动,而一旦这种活动完成之后,人们就能以正确的方式看世界,哲学也就成为可以被弃于一旁的梯子。由此他得出结论:“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在他看来,哲学家能够说的只是与哲学无关的自然科学的命题,而形而上学命题则是不能说的。于是随着形而上学问题和命题的消失,哲学的终结就不可避免了。

后期维特根斯坦通过对语言游戏的描述和对哲学治疗方法的倡导进一步深化了他的哲学终结论。哲学问题就像思维的疾病,面临这种问题的人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因此,哲学家处理一个问题就像治疗一种疾病,而哲学也就是一种治疗思维疾病的手段,是一场反对语言困惑思维的战斗。在这种疾病得到治疗之后,哲学问题就消失了,理论和哲学也就没有必要了,因为随着人们把字词从形而上学用法带回到它们的日常用法,人们将直接进入日常的语言游戏,走向具体的实践生活世界。基于这一立场,维特根斯坦批评哲学家们“企图谈论那些我们不可能知道的东西”,并宣称哲学的目标只是“给苍蝇指出一条飞出捕蝇瓶的出路”,“使哲学问题完全消失”,哲学的最后任务是“在人想从事哲学时使他能够停止这样做,即给矛哲学安宁”。换言之,哲学家的任务不是回答问题,而是终止问题:哲学的任务不是发展自己,而是悬置自己。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治疗说消解了哲学长期以来自封的理论形式和科学特性,对哲学终结论在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海德格尔对哲学终结的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早在1927年关于现象学的基本问题的讲稿中,海德格尔就指出,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通过黑格尔而终结的。在1964年他所作的《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的着名演讲中和1966年在接受《明镜》周刊记者的采访时,他又重提了这一主题。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在西方就是形而上学,由于形而上学已在现代技术社会中得到了完成,它已发展为表面上独立、而其内部则越来越明确地相互关联的科学,并在具有社会行为功能的人类的科学方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哲学也走到了它的终点。海德格尔指出,在现代社会,哲学已消失在科学之中,科学已承担起了哲学迄今为止的任务;以前由哲学讨论的问题越来越多地成为各门具体科学的领地,控制论已取代了哲学曾经占据的位置。哲学的终结已成了不可避免的宿命。

海德格尔强调,不能把哲学的终结理解为哲学的终止或消亡,而应把它看作是哲学的完成,即达到终点。但与黑格尔不同的是,海德格尔不是把哲学的完成看成是哲学的完善,即达到尽善尽美的完满之境,而是把它看成是“全部哲学史以其最极端的可能性聚集在其中”。海德格尔认为,这种最极端的可能性就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因此,科学和技术的统治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的最终完成、即终结的标志。在他看来,哲学的终结显示为一种科技世界的控制装备的胜利,显示为与这个世界秩序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胜利,同时也意味着建立在西方——欧洲思想之上的世界文明的开始。在哲学终结、完成之后,哲学存在的一切可能性都被穷尽了吗?海德格尔认为,哲学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种可能性没有展开,这是一种隐蔽的、作为哲学基础的最初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展开就是思想。在哲学终结之后,思承担起了新的任务。思将进入“歌的、非概念的、无体系的领域”,这一领域既不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能够达到的,也不是起源于哲学的各门科学可以通达的。海德格尔的哲学终结论思想,在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哲学终结论在后现代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曾深受海德格尔思想影响的拉康断言,哲学以形而上的存在为对象,而存在的每一维度都是在主人话语的流变中产生的。所谓主人话语是拉康所界定的四种话语中的一种。主人话语的特点是涉及权力的练习和知识的扩展,这一话语中的主人是指任何通过占有、控制或操纵知识来练习权力的人。在主人话语中,某种优势,即控制或权力是显而易见的。拉康认为,哲学不过是主人话语的一个变种,因为哲学以抽象性和总体性为特征,以真理的代言人自居,实际上它渴望一种类似于主人的权力,以建立起存在对语言的统治。在拉康看来,精神分析话语所要反对和消解的正是这种主人话语,因此他要“与一切可能被称为哲学”的东西彻底决裂,强调语言对存在的优先性,从哲学对存在的关注转向精神分析对非存在甚至存在的缺失的关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