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人类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59页(1592字)

有四种含义:(1)从哲学的角度对一切有关人的科学进行理论探讨的科学;(2)围绕人的本质、价值、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讨论的哲学学科;(3)当代西方哲学中着重讨论人的问题的各个流派(即与着重讨论科学问题的科学主义相对立的人文主义各派);(4)由德国哲学家舍勒首创的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流派。这里的释义主要针对第4种含义。

从西方思想史的发展来看,人的问题一直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近现代思想家巴斯噶、赫德尔、康德、歌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克思、克尔凯郭尔、尼采等人对人的问题的讨论,是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直接的理论背景。“人是什么?”“人如何与其他生物相区别?”“人应该做些什么?”“人能够做些什么?”“人的发展前景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都试图给予新的、科学的说明。一般认为,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与现象学、存在主义和生命哲学等流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舍勒在1928年所写的着作《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则是这一流派正式问世的标志。

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试图从哲学的角度解释科学所发现的有关人的本质和人的地位的一切知识。它认为,有关人的各门科学是一个发展中的整体,而哲学人类学要为有关人的各专门学科建立一个有着科学基础的、新的形而上学。它要阐明人之所以为人、因而能与其他生物相区别的基本特征。它要把对人的生物性特征的研究与社会性特征的研究结合起来。因此,它一方面与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相联系,另一方面又与心理学、心理分析学、社会学以及其他文化科学相联系。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有一个着名的口号,“对于人的研究是一个开放性的、全方位结构。”

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认为,对于“人是什么?”的回答,取决于人在自己意识中的自我形象。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大自然把动物造成什么样子,它便是什么样子;而人,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形象。对于人来说,有着无数的选择性。这里的问题不在于怎样选择,而在于选择什么。这种选择虽然也取决于生理条件,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人的社会、文化条件。因此,哲学人类学强调人在自身发展中的创造因素,而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形象一直是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的中心论题。由于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强调人的创造因素,因此,哲学人类学家盖伦进而认为,哲学人类学的基本特征是强调行为、行动,而不是强调人。人把自然环境改造成了一个行为系统,人所能做的,就是行动。人在历史中、在行为中认识和解放自己。从历史的角度看,对于人的威胁最初来自大自然,但后来则来自于人本身。许多哲学人类学家接受马克思关于“异化”的观点,从理想主义出发,批判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家认为,人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以个体出现,但就在个体身上,同时体现出个体性和社会性。因此,人应该做的,就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完满结合,这是最终的价值。一个理想的社会组织,必须善于把个人的自由选择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融洽地结合起来。

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的策源地在德国,但很快流传到奥地利、瑞士、法国、英国、美国以及西班牙语系的其他国家。由于它兴起于对许多科学原理的解释,因此,虽然在西方国家的大学中,专门的哲学人类学教席并不多,但在各专门领域中,有着大量的这一哲学学说的实践者。由于专业背景以及研究重点、角度与方法的差异,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又分为许多分支,如生物学哲学人类学、医学哲学人类学、教育哲学人类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人类学、宗教哲学人类学等等。当代西方哲学人类学的代表人物,除舍勒以外,还有:普列斯讷、波尔特曼、盖伦、佐姆巴特、卡西勒、宾斯法格、布伯等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