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60页(1986字)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部重要哲学着作。该着作作者生前并未出版,它是由黑格尔的弟子米希勒根据作者生前的讲义整理而成。全书德文共分三大卷,中文本分为四册,先后由三联书店和商务印书馆印行。贺麟、王太庆译。内容包括《导言》和《东方哲学》作为引论,第一部“希腊哲学”(以一般的思想规定作为基础),第二部《中世纪哲学》(以本质和形式的反思作为基础),第三部《近代哲学》(以概念作为基础)。新编历史考订版由联邦德国斯-麦勒出版社于1986年后陆续出版。该书是新编《黑格尔讲演录集》1983年版的第6、7、8、9册。第6册《序言-东方哲学》,第7册《希腊哲学Ⅰ:从泰勒士到犬儒学派》,第8册《希腊哲学Ⅱ:从柏拉图到普鲁克洛》,第9册《中世纪和近代哲学》。第9册已于1986年正式出版,其他3册仍在编辑之中。

仅在柏林大学任教期间,黑格尔就举办过6次哲学史讲座。每次讲座因强调重点不同而略有区别。编者选择了其中一年冬季的课堂笔记为基础,因为从这次讲座中有5份课堂笔记保存下来。这个编辑原则的确定,既避免了第一个黑格尔全集把黑格尔不同年代的哲学史讲座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又消除了荷夫麦斯特版本将不同年代的听课笔记分别排列致使正文过于冗长的弊病。

在这部巨着中,黑格尔第一次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处理哲学史。黑格尔首先提出了自己的哲学史观,认为哲学史并不是各种哲学派别彼此互相反对,互相矛盾,互相推翻的历史,也不是各种意见的陈列馆,它应是人们认识真理的历史。由此黑格尔主张应该把哲学史看作具有必然性的真理的科学,人们应该去寻找哲学史上众多的哲学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在这部哲学史巨着中,黑格尔始终以探求人类思想的发展规律为目标,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是圆圈式的向前发展运动,主张哲学史应该是发展中的系统,应该是绝对理念自知的发展史,哲学史上各个哲学体系只不过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和环节。不仅如此,历史上各个哲学体系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继承和发展的,哲学史上“最晚出的,最年轻的,最新近的哲学就是最发展,最丰富,最深刻的哲学。”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对于事物的思想考察,是“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至于真理的必然性的科学”,基于此,黑格尔力图找出各哲学体系的内在本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黑格尔认为哲学史是向绝对真理的前进运动,“全部哲学史按其本质是一个有内在必然性的,有秩序的前进运动,这个运动内部是合乎理性的。”因此历史上的各种哲学均是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段,是精神追求真理的结果。

黑格尔认为,哲学史研究应该把发展的原则和具体的原则贯穿其中,发展实际上就是具体的东西的形成过程,由此黑格尔反对把哲学史仅仅看作哲学内容的简单增加和补充。黑格尔认为,历史上只存在一种哲学,而历史上众多的哲学都是它的发展的不同阶段,黑格尔进而把哲学史上各个哲学体系的发展对立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主张“历史上的那些哲学体系的秩序,与理念里的那些概念规定的逻辑推演的秩序是相同的”,这贯穿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实际上,黑格尔对哲学史的分期与《逻辑学》中存在论、本质论和概念论的划分是相一致的,黑格尔对历史上各派哲学的看法对应于《逻辑学》中范畴的逻辑进展。如黑格尔在具体考察哲学史内容时把《逻辑学》中“存在”这个初始范畴对应于哲学史上的埃利亚学派,因为该学派把存在作为绝对的原则和始基,由此黑格尔主张西方哲学史的开端应该从埃利亚学派开始,这样黑格尔的哲学史作为绝对理念的自我认识史是以巨大的历史感作为基础的。

黑格尔把哲学史的全部发展看作绝对精神由存在经过本质和概念而达到自我认识和绝对知识的运动,并始终贯注着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发展的原则,其中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由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唯心性质,使得黑格尔在坚持这些原则时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处,如黑格尔颠倒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把赫拉克利特的哲学置于埃利亚学派之后,以符合其哲学体系的构建工作。而且黑格尔对唯物主义哲学评价极低,甚至略而不论,对哲学史上动摇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的哲学往往作唯心主义的论究。不仅如此,黑格尔对东方哲学极端轻视,认为东方无哲学,无思辨哲学,这与当时的欧洲中心论和黑格尔的民族主义有关,表明黑格尔尚未摆脱历史的偏见。由于黑格尔忽视了各种哲学体系并存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忽视了各种哲学理论的其他相互关系,力图把自己的哲学史作为认识史的终结并由此而为世界提供一幅包罗万象的图画,使得黑格尔不可能把哲学史研究提高到科学的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