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996页(1053字)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重要着作,1932年出版。全书共12章,几乎涉及他的心理学理论的全部重要观点,文字通俗易懂,还有不少案例,是个体心理学的入门书。

该书认为人类本性倾向于追求“意义”,对“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更是关心。从一个人的行动就可以看出他的回答是否正确。人一生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社会问题,可以归结为“职业”、“社交”和“爱情”三大类,任何人都只有在对别人感到兴趣、愿意与别人合作和为别人作贡献的时候,才能正确解决这些问题,赋予自己的生活以正确意义。也只有有了正确的生活意义之后,才能建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制订正确的行动计划和路线,即形成正确的生活风格,获得生活的胜利和成功。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一步,不少人就缺少社会兴趣,没有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只追求虚假的个人优越感,结果赋予生活以错误的意义,成了问题儿童、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罪犯、自杀者、酗酒者、性倒错者等等,成了失败的人。

该书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人人生来就有器官的缺陷或能力的不足,故而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并产生自卑感。希望克服困难,沿着由下到上、由负到正、由失败到成功的路线走去,补偿自己的不足,由卑下的地位升到优越的地位,这乃是不同类型的人的共同愿望。自卑和追求优越本身并非就是异常或变态,相反,它们是推动个人成长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力量。只有过分的自卑和对优越的过分追求,产生了“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奢望成为压垮别人的征服者,才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该书论证说,五岁或四岁的儿童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风格,而儿童时期的印象是不可磨灭的,所以成人的各种错误生活目标,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敌对和竞争,遭受困难和失败,都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蒙受了敌意和未培养出合作精神的结果。因此,作为婴儿接触到的第一个人的母亲,不仅要具有和孩子合作的能力,还要引导孩子和父亲、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合作,并把这种信任和友谊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该书还指出,器官缺陷、溺爱和忽视是对儿童发展特别有害的三种情境;即使问题儿童、罪犯,也不是异常的人种,只要教以合作之道,就能矫治他们的错误;学校是家庭的延长,教师应注意儿童的困难,纠正父母的错误。最后三章还对如何帮助儿童成长、正确处理职业、社交和爱情婚姻三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理论和提出的具体建议有一定参考价值。

上一篇:自卑感 下一篇: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