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012页(419字)

亦称“本性”、“世性”、“原初物质”、“胜因”、“本”、“冥谛”、“众恃”、“梵”、“未显”等。印度古代数论派哲学术语。数论派认为自性是世界的根本因,世间事物是由自性在与精神性主体“神我”(purusa)结合后,通过自身内部变化而转变出来的。数论派论证自性存在的理由有五个:(1)不同的各类事物是有限的,而有限物必有一个因来产生它们,此因即自性;(2)事物都有其共同性,因而得知有作为事物共同性的自性;(3)作为结果的世间事物要通过能力产生,而这种能力必有一依附者,即自性;(4)原因与结果不同,由此得知必有一与作为果的世间事物不同的因,此因即为自性;(5)世间事物在解体时都要回复(并入)到产生它们的最初原因中去,因而存在着作为最初原因的自性。数论派对自性的论述是此派关于世界本原的重要理论。此说亦为瑜伽派所吸取。《瑜伽经》等典籍中所说的“所观”(drsya)即相当于“自性”这一概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