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与个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15页(792字)

美国新黑格尔主义者罗伊斯的主要着作之一。

1900-1901年在纽约出版,共10章,另附一篇吉福德讲座的讲稿,题目是“一、多和无限”。此书是根据他在英国两次讲演整理而成,共两卷。这部着作的出版是他体系的完成,也是他在哲学界盛极而衰的起点,促使了新实在论的兴起。

第一卷出版后,引起柏雷的书评,首倡新实在论。第二卷出版后,引起G·E·摩尔发表“反驳唯心论”一文,使新实在论盛传,向他提出严重挑战。他的第一卷小标题是“存在的四种历史概念”,第二卷小标题是“自然,人与道德秩序”。这部书的中心论题是讨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对历史上的三种存在论——实在主义、神秘主义和批判的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实在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存在当作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东西,这样观念与对象处于完全的外在关系,因而认识是不可能进行的,从而导致不可知论;神秘主义的错误在于把存在看作直接的东西、真实的东西,是超出理性能力之外的,只能凭“欣赏”去把握。

他认为批判的理性主义把对象与概念的符合当作真实的东西是合理的。但这种理论的不足在于只能界说经验的普遍形式而不能界说限定的个人。

他认为存在是个体的实现,观念选择自己的对象,对象则是观念的实现。观念所指向的他物是绝对意志的自身表现。

理性的意志和目的是最终的实在,有限的个体在于和他人心灵的相互交往过程中,不断地扩大自己,超越自己而达到“绝对自我”。罗伊斯的哲学具有把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相互融合的倾向。

书中,他认为绝对自我要成为自我,“必须使自己表现于一无限系列的个体行动中,使它确切地成为个体因素的个体总体”。

他把“绝对的自我”与“个人的自我”融合一起,认为必须到“个人的自我”中去认识“绝对自我”的存在,同时又肯定“个人自我”的自由和个性,因而既肯定整体、绝对,又肯定部分、相对,虽然是唯心主义体系,但有辩证法因素。

上一篇:适者生存 下一篇:室鸠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