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业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788页(662字)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文化操纵的批判。
该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的形式和风格都体现了艺术家个人的经验和意图。这种“自主”艺术创造的各种形象,都来自现实世界,而又以非凡的形式描绘这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自己的独立个性。
可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商品交换和科学技术对文化领域的渗透,精神文化产品日益商品化和“标准化”,它已不是使人精神振奋、催人进取的艺术,而是成了一种谋取利润、控制思想、监督社会的“文化工业”。这种文化以粗浅庸俗的艺术形式,以充满色情、暴力、恐怖的内容和专门逗乐的笑料,把人们引向脱离现实的虚幻世界,使人们缓和紧张心理,消磨闲暇时间和摆脱孤独和苦闷。
阿道尔诺以流行歌曲为例指出,这种靡靡之音哄得人们“漫不经心”,“使听者对社会现实不加批评,它对社会意识具有一种催眠的效果”。统治阶级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和广告等传播手段,以无孔不入的方式,向人们灌输美化现实生活的虚假意识,从而控制人们“内心”自由这个“私人天地”,把人们的需要、愿望和爱好全都纳入资本主义的框框之内。
各个人的精神文化需要和满足都由统治阶级控制的文化系统制造和提供,人们只能按照先入为主的僵化范畴来思考,久而久之,就丧失了思维的主动性和革命的首创精神。所以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种所谓“大众文化”,千篇一律,枯燥无味,对人民大众来说,与其说是消遣,而不如说是磨灭革命意志和“减轻痛苦感觉的麻醉剂”。
从工作时间到业余活动,资本主义几乎“占据了个人的全部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