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江西人民出版社《东西方哲学大辞典》第1022页(925字)

德国唯意志主义流派创始人叔本华的主要着作,发表于1818年。

这本书集中体现了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这就是把“意志”看作是世界本原的唯我论;把认识归结为意志客体化的反理性主义;以及为了免除痛苦而否定生命意志的悲观厌世思想。

全书分四篇和一个附录。第一篇“世界作为表象初论”:从把世界上的一切作为主体的客体来考察,说明“世界是我的表象”。

区分表象为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抬高前者,贬低后者。

以康德先验直观形式为基础,进一步简述了他五年前在《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中提出的先天意识的形式。第二篇“世界作为意志初论”:指出“表象”仅仅是世界的一个方面,而且是表面的、非本质的。

世界的另一个方面是“意志”,它才是真正内在的、本质的存在。表象只是现象,意志才是自在之物。

意志无处不在,它的客体化有高低大小之分,而这些级别不是别的,正是柏拉图的理念。

第三篇“世界作为表象再论”:指出根据前两篇的论述,说明表象就是意志的客体化,论述了对理念的认识不能用充足理由律的方法,而必须用观审法。

艺术就是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的复制品,是理念的表现。第四篇“世界作为意志再论”:从生命意志来考察生命、论述人生哲学。

叔本华把这部分看作是他的实践哲学,以区别于前三篇的理论哲学。当意志完全明晰地存在于客体性之中时,意志肯定自己;当意志为了满足欲求时,就会有痛苦,就会出现意志的否定。意志的彻底否定就是进入没有表象、没有世界、主客体不再存在的无的境界,只有这时才能解脱生命和痛苦。附录“康德哲学批判”:从主观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对康德哲学作了评述,同时也表明他的思想路线深受康德的影响。

叔本华自认为《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是阐述了前人没有想到的新思想,构造了高于前人的新哲学。然而,实际上它是由以往哲学、主要是指柏拉图、贝克莱、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和印度《奥义书》中的悲观主义杂凑而成的。这本书迎合了1848年德国资产阶级的需要,具有较大的影响。这本书作为唯意志主义流派的代表作,对1870年普法战争后出现的尼采学说也有着直接的先导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