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外国历史名人辞典》第1096页(842字)

【生卒】:1759—1805

【介绍】:

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席勒,德国人、剧作家。生于符滕堡的尔巴赫医生家庭。1767年进拉丁语学校学习。1773-1780年在军事学院读法律和医学。毕业后在斯图加特任军医。青年时代为“狂飚突进”运动的文学主将。1781年发表第一部悲剧《强盗》,揭露了当时德国的专制暴政和宗教黑暗。次年首演成功,对社会震动很大,遭反动当局迫害。9月,逃出斯图加特。1783年在曼海姆任剧院编剧,不久发表剧本《阴谋与爱情》,揭示德国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和宫禁秽行,以及市民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被恩格斯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1875年先后迁居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并发表着名诗篇《欢乐颂》,后被贝多芬谱写成《第九交响乐》主题歌。同年秋,完成反抗封建、争取思想自由的剧本《堂·卡洛斯》。1787年迁居魏玛,从事历史研究,写成《尼德兰独立史》。1789年任耶拿大学历史学副教授。1792年发表《三十年战争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一度热情拥护革命,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名誉公民称号。后对雅各宾专政产生畏惧而表示不满,并潜心于康德唯心主义哲学研究。1793-1795年发表哲学、美学论文十余篇,主张通过美育使人类达到和谐的境界。1794年起与歌德建立友谊,共同合办刊物《季节女神》和领导魏玛剧院,并在其影响下恢复了创作激情。1799年完成历史剧《华伦斯坦》三部曲,以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揭示了三十年战争的历史真实性,表达了德意志人民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1801年和1803年先后写出《奥尔良姑娘》和《威廉·退尔》两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剧本,激发德国人民反抗拿破仑,争取民族解放的爱国热情,被誉为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的前奏曲。1805年在贫困中逝世。主要作品还有剧本《斐爱斯柯》、《玛丽亚·斯图亚特》、《墨西拿的新嫁娘》;诗歌《一个新世纪的开始》和文艺理论《论悲剧艺术》、《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论素朴的与感伤的诗》等。

上一篇:郭克雷 下一篇:席尔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