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6页(423字)

儒家十三部重要典籍。儒家典籍,战国有“六经”之说,见《庄子·天运篇》。后《乐经》失传(一说本无《乐经》),仅存“五经”,汉武帝因立“五经博士”。东汉有“七经”之说,见《后汉书》卷二十七《赵典传》、卷三十五《张纯传》、《三国志》卷三十八《秦宓传》;“七经”何所指,以上诸篇,均无解说。据《汉书·艺文志·六艺略》,似宜为“五经”加《论语》、《孝经》。唐代科举取士,以《易》、《》、《书》、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传》、《穀梁传》)为考试科目,因称“九经”。唐文宗时,下令刻“九经”及《论语》、《孝经》、《尔雅》,立石国学,称“十二经”。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从《礼记》中取《大学》、《中庸》两篇,配《论语》、《孟子》,合称《四书》,自为《集注》,以为《四书》乃经学根本,经书基础,于是《孟子》亦上升为经。唐代“十二经”加《孟子》则为“十三经”,正文凡647560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