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160页(356字)

我国拳术流派之一,创于清初。初名“长拳”、“绵拳”或“十三势”。乾隆年间,王宗岳以《周子全书》中阐发《易经》太极阴阳哲理解释拳理,着《太极拳论》,始定名。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陈王廷综合明代名家拳法、特别是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结合古代导引、吐纳之术,吸取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要求按经络通路,螺旋缠绕,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亦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后人着录《陈氏拳械谱》有陈所创拳5路,其中内长拳108式1路,习称“陈式老架”。流传过程中派生出多种流派,有杨式、陈式新架、吴式、武式、孙式等。练拳套路结构和动作顺序基本一致。太极拳除拳套外,尚有散打形式之推手,以及器械练习之刀、剑、大杆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