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门堰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209页(284字)

古代水利灌溉工程。①又名六门陂(bēi卑)、鹿门隄。在今河南邓县西。西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主持修筑,立石门(水闸)截湍水(今湍河)以溉农田。汉平帝元始五年(5),又立三石门,共为六石门,因名。此工程灌溉面积达五千余顷。西晋太康年间,镇南将军杜预复加修治,灌田万余顷,公私同利。②在今陕西武功县西。三国曹魏时卫臻征蜀,扩建成国渠以溉田。北朝西魏大统十三年(547)于成国渠流经武功县一段筑堰,以提高灌溉能力,置六斗门(水闸)以节水,故名。工程直至唐贞观年间方竣工。唐代屡有修治。为京畿地区重要水利工程设施。宋时已涸。

上一篇:六义 下一篇:六幺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