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洞书院
书籍: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江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第316页(437字)
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原址在今江西星子县北庐山五老峰下。唐代德宗贞元中(785—805),洛阳人李渤与其兄李涉隐居庐山读书,曾养一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唐代敬宗宝历中(825—827),李渤任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市)刺史,于当年庐山读书地建造台榭,命名白鹿洞。南唐升元中(937—943),就遗址建学馆,称庐山国学。宋代初改名白鹿洞书院。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因赴白鹿洞求学者甚多,皇帝准江州知州周述之奏,赐国子监印本“九经”。真宗咸平五年(1002)重加修缮,并塑孔子及其十大弟子像。后因政府振兴官学,提倡科举,书院随之衰落,白鹿洞书院即遭废弃。南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朱熹任南康军(治星子县,今属江西)太守,重建修复。请皇帝题额、赐书,并为书院确定方针、建立制度、置田建屋、延请名师,亲自讲学其中,与学生质疑问难。由此白鹿洞十分兴旺,成为南宋及后代书院之典范。白鹿洞书院直至明清仍为着名书院。参见“白鹿洞规”。
上一篇:白族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辞典目录